小科学家在身边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常红,齐鲁师范学院

原文出处:
家庭教育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1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这样一些疑问:“太阳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月亮上面有什么?”“风筝为什么会飞上天?”“鱼为什么会游泳?”……这些问题大多属于“儿童的科学问题”,这就是儿童的科学。忙碌的大人甚至不知如何回答,稍有不慎,讲得太多就有可能会破坏孩子内心“科学的种子”。正如皮亚杰所说:“你教给儿童的越多,儿童自己发现的就越少。”幼儿天生好奇、好动、好玩、好游戏,如何遵循儿童的这些天性,满足儿童对世界的好奇,发展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究能力,成了我们关注的重点。

      儿童科学兴趣和科学品质的培养比获取科学知识更重要。“儿童都是科学家”,这句话强调了儿童具有像科学家一样的好奇、探索、惊奇等品质,而非儿童具有和科学家一样的知识储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强调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因此,生活中我们要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学习的品质。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知识的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老师,我们应该向它领教、向它探讨。”有研究发现,设置不同的材料和学习环境是保障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重要条件。大自然是变化的,大自然有丰富的材料可供儿童探索。大自然又是儿童每天都能看到、体验到的,儿童对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充分利用这种好奇,以儿童接触的大自然为题材进行教育,不仅能够保护和发展儿童的好奇心,还能够帮助儿童认识环境并且了解周围环境,保护与自己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科学的素养和探究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而单纯追求科学知识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我们除了在大自然中发现科学、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外,还可以就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科技产品等进行科学认识和探究,体验、感受和了解科学现象。

      1.探究动植物

      低龄儿童对动植物有特殊的情感和爱护之心,因此幼儿园常常会创设孩子们喜欢的饲养区和种植区。孩子可以每天观察、记录它们那些随环境变化的生长变化,还可以进行喂养和种植等活动。在对动植物的观察、探究中,孩子获得了直接经验,发展对科学的兴趣,了解动植物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更加尊重和珍视生命。

      尚宸有句口头禅:“我要做个实验。”最近在做的实验是“水里种植红薯”。过程是这样的:1.把家里的一个红薯切一半,竖放在一个装了三分之一水的碗里;2.把碗放在阳光充足的阳台上;3.每天换一次水;4.第三天,红薯顶部就长出两个小嫩芽;5.大概一周左右,带叶的嫩芽就长高至5~6厘米了。尚宸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去观察红薯,放学回家也立马去观察红薯,每次观察完都能听到他说:“我种的红薯又长大一点了”。问他,从中学会了什么,他说:“阳光和水是植物生长的主要条件。”“小植物的长大需要精心的呵护。”

      (案例提供:浙江大学西溪幼儿园5岁男孩尚宸家长)

      对于家长来说,我们首先要明白,儿童是通过直接经验学习的,儿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获取直接经验的学习胜过千言万语。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让孩子自己去看、去听、去闻……靠自己的经验、感知来学习。尚宸的爸爸妈妈让他自己动手培养红薯幼苗,他有了责任心,每天给红薯换水;心里有了探究的热情,盼望红薯芽变化、长高。同时,他的科学品质——坚持、观察力、判断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最主要的,红薯发芽长大带给孩子的喜悦和收获,是他今后科学探究的动力和内心支撑。

      我们也可以带孩子去参观、考察各种种植和饲养活动,通过拍照或者绘画等方式记录所见所闻。孩子在体验的过程中,知道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动物有长毛的、有皮肤光滑的,有能够“生宝宝”的、有产卵的……植物有高的、矮的,有开花的、不开花的,有的有果实、有的无果实……还可以尝试让孩子依据运动方式、水生陆生等方式对动物进行分类;秋天到了,可以让孩子根据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维度对树木进行分类;还可以带孩子去捡树叶,观察不同树木的叶脉特征,进行记录或者绘画,最后还可以利用树叶制作各种工艺品等。在这样的一些活动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得到孩子的潜能,还能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拉近成人与孩子的关系,家长不再是权威的发言人,而是耐心的倾听者、对话者;在这样的一些活动中,孩子与科学有关的品质如记录、分类、想象等也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与科学相关的其他领域也获得了全面发展,比如语言和艺术等。

      2.探究天气与季节变化

      四季变换的重要表现就是天气和季节,它们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对天气和季节变化的认识,幼儿感知和了解季节变化,能够更好地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发展科学的探究能力,在接触自然和现象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对于低龄儿童而言,由于其还处于前运算阶段,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尚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和概念的理解,因此他们不需要掌握为什么会下雪、下雨,也不需要掌握四季的成因。而对于天气和季节,我们可以引导不同阶段的孩子探究不同的内容。比如,对于3~4岁的儿童我们重点引导他们感受和体验天气的不同对自己的生活和活动有什么影响,可以选择雨天、雪天等天气跟孩子谈一谈天气变化带来的改变,孩子们可以讲一讲,也可以画下来,还可以用舞蹈来表达……可以带领孩子观察和感受不同天气下风向的不同,甚至可以记录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