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很多父母为提高自己的育儿能力上网课、听讲座、找专家咨询。但层出不穷的理论和方法又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究竟养孩子到底有没有标准答案?对此,国际心理分析师、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高岚认为,“其实,教养孩子没有标准答案。如果有,那就是——真诚做自己,才能好好做父母”。高岚老师讲的“真诚做自己”是什么意思?与做好父母有什么关系呢?请看本期推荐文章《高岚:真诚做自己,才能好好做父母》。 您有没有发现,孩子越大越不爱听家长们的“大道理”,甚至越说孩子越反着来。这时您不妨换个方法——讲故事。孩子们都爱听故事,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言行。我们很多人都是在老一辈讲述的民间故事中成长的。很多成功人士都曾谈到他们儿童时期听大人讲故事的经历,这些故事往往会被他们一生铭记,成为助力他们成长的宝贵精神财富。如果家长能针对孩子的问题,有意识地选择故事书和孩子一起阅读,或者根据孩子的情况自己编故事,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期推荐的《讲故事的家教效果不可小觑》一文中,有家长和专家现身说法,您看过或许会有所感悟。 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这样一些疑问:“太阳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月亮上面有什么?”“风筝为什么会飞上天?”……这些问题大多属于“儿童的科学问题”,这就是儿童的科学。忙碌的大人甚至不知如何回答,稍有不慎,讲得太多就有可能会破坏孩子内心“科学的种子”。幼儿天生好奇、好动、好玩、好游戏,如何遵循儿童的这些天性,满足儿童对世界的好奇,发展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究能力?一起来看看《小科学家在身边——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这篇文章吧! 近年来抑郁症低龄化现象的愈来愈严重,各种各样、或轻或重的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频频出现。值得深思的是,童年时期的这些孩子,很多都是大家夸赞的“乖孩子”。通过对大量真实案例的追踪和研究,专家发现,父母有意培养的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长大以后很容易变成一个“怪孩子”,有心理问题甚至是抑郁症的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当心“乖孩子”变成“怪孩子”》一文中,叶如风老师通过剖析4个典型案例,展示了家庭教育的误区,给家长切实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