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

作 者:

作者简介:
田旭明(1984-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研究中心研究员(广西桂林 541004)。

原文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内容提要: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家国一体、舍小家保大家的家国情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重要论述传承于博厚悠久的中华民族家国文化基因,凝练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奋斗实践,承继于中国共产党人固有的爱家爱国精神传统,其精髓要义包括:擘画民族复兴新蓝图,铸牢家国共同体意识,增厚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鲜明底色,强化爱国情怀的历史底基,彰显“天下一家”和“兼济天下”的格局与气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重要论述,对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厚植国家意识、画好民族复兴同心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21 年 05 期

字号:

       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中,“在家尽孝、为国尽忠”的家国情怀始终绵延不断、历久弥新。这种情怀内含并超越一般意义上的爱国情感,体现着中华民族成员对家园、故土、国家、民族的眷恋爱戴、情感归属、包容胸怀、价值认同和忠诚捍卫,以及对家国使命、家国一体、家国共在的深刻认知、体悟和践行。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在经历种种挫折磨难之后依然能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飞跃,为人类文明进步不断作出新贡献,与深藏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牢固的家国情怀是分不开的。历史和现实反复昭示,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家国情怀都不能弱化,家国责任都不能丢弃。家国情怀是流淌在中国人精神世界里的执念,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内源动力,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独有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躬行示范传承好家风,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意识诠释家国情怀,还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高度自觉,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①,并对如何在全社会培育优良家风、厚植爱国情怀、弘扬家国情怀进行了系列创造性阐释和论述,为新时代如何坚持爱家爱国的高度统一以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统一指明了方向,并奠定了价值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家国情怀”,全社会因此也处处唱响爱家爱国的奋进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国情怀的重要论述是中华民族家国伦理文化在新时代的延展和升华,既有扎根本土、面向世界的伦理格局,也有立足传统、着眼未来的宏大视野,已经并将继续成为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丰厚道德滋养和持久精神动力。

       一、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重要论述的生成之源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发展中历久弥新的道德议题,彰显了主体在处理个人、家庭、国家关系上的积极意识、道德评价和伦理规范。随着历史发展,家国情怀在保留固有优秀基因的同时,在时代变迁中不断被赋予新元素和书写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交汇处,着眼于民族复兴,对新时代家国情怀作出了系列新阐发和解读,是历史和现实逻辑共同催生的思想精髓。

       1.传承于博厚悠久的中华民族家国文化基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恋家爱国、保家卫国、家国相连、家国互济的优良传统。与西方文化强调以个人为本位、家国异构有所不同,“中国文化以家族为本位,注意个人的职责与义务”②,而且依据特有的伦理准则将家与国紧密联系在一起,追求家国同构。家国同构源于古代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强调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和同质性。在这种模式下,不仅修身齐家、教家立范、“整齐门内,提撕子孙”(《颜氏家训》)显得格外重要,而且家国同伦、家国同在、家国同运的价值理念显得尤为突出。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家和国并非两个不同实体,而是“在结构组成上是一体同构的,在利益关系上是互利共存的,在价值追求上是荣辱与共的关系”③。家是国的缩影,国是家的扩大。家庭有序和谐,国家才能兴旺发达。家国同构催生了中国人浓厚的家国共同体意识和家国情怀,促使他们将在家尽孝、为国尽忠、经邦济世、建功立业作为人生的追求目标,展现出“小我”与“大我”同构、个体价值与集体命运相统一的文化特征。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记载着大量“报国恤民”“严慈相济”“和待乡曲”“俭以养德”“恒念物力维艰”的家训和家风箴言,涌现出无数感人肺腑的精忠报国、舍小家保大家的故事,流传着“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豪情。正是这种爱家恋家、保家卫国、以天下和国家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才使得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保持着坚韧的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国情怀的重要论述,提取了中华民族家国文化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独特标识和价值取向。他反复强调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变化,“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④。家风正则民风淳国风清。因此,广大家庭都要注重家教家风,“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⑤。在习近平看来,家与国密不可分、相依相伴。“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⑥因此,必须“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⑦。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的重要论述秉承了中华民族爱家爱国、家国一体的优秀传统,将家国相依的历史传统在新时代予以发扬光大,为新时代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关系的处理提供了价值导向。

       2.凝练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奋斗实践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勇气,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使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回顾波澜壮阔的奋斗历史,无论是近代史上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勇斗争、民主革命时期推翻“三座大山”统治,还是新中国成立后捍卫新生政权和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凝心聚力搞建设,抑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以及每当遭遇天灾人祸时的迅速化危为机、转危为安,都反复表明没有深厚的舍小家为大家的保家卫国情怀,没有坚实的爱家爱国之情和强国报国之行,没有为国家和民族大义而不惧艰险、迎难而上、不怕牺牲、忘我付出的大义担当精神,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凤凰涅槃与破蛹成蝶的跨越式发展。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屡经挫折而不屈、屡历坎坷而更强的精神密码,是生死存亡关头和危难之际救国家于危亡、解民族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披荆斩棘的奋斗实践也使得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在理念、内容和境界上不断升华。

       正是基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才更加重视新时代家国情怀的培育和弘扬。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当代接续,目标和任务尤为艰巨,没有爱家爱国之情、之志和之行是不可能完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⑧在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家国情怀不能式微,必须“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⑨。可以说,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的重要论述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实践,是基于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峥嵘岁月和奋斗历程的高度自觉,是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历史大势和实践经验滋养化育的结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