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不住并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幼儿园阶段孩子的特点。如果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总是一动不动地坐着,那才是一件值得警惕的事情。 我在看风,树叶在动 小班刚开学时,甜甜总是喜欢跟老师玩“捉迷藏”的游戏——动不动就跑到教室外边去玩了。一天,甜甜在课堂上又“不见了”,老师赶紧出去找,最后在大树屋里找到了她。老师问她是怎么藏到这上面来的,她说:“我从班里的窗户看到这个树屋这儿有风,叶子在动。” 我想看哥哥姐姐画井盖 这一天,甜甜所在的班级开展自由绘画的活动,老师让孩子们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幼儿园角落。甜甜坐在桌子前,手里握着笔,眼睛却认真地看着窗外。老师走过去问她想画什么,她指向窗外,告诉老师她想把窗外的风景画下来。于是,她在纸上画了一个圆,趁老师转身去看其他孩子时,跑出了教室,来到院子里。院子里大班的哥哥姐姐正在进行拓印井盖的活动,只见甜甜蹲在哥哥姐姐的身边,两只眼睛睁得圆圆的看着哥哥姐姐画画。 从这两个故事中可以看到,甜甜就属于那种我们经常说的“坐不住”的孩子,可能会让老师和家长头疼,但是通过老师和甜甜的对话,对甜甜行为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甜甜并不是因为不够专注而坐不住,而是她被一些有趣的东西吸引了注意力,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还没有学会和习惯去遵守相应的规则。 孩子为什么坐不住? 很多像甜甜这么大的孩子可能都会存在坐不住的问题,比如在课堂上容易走神儿、随意走动等,但家长要明白这并不是孩子的错,不能因此责怪孩子,更不能给孩子贴上“多动”“特殊儿童”等标签。找到孩子坐不住背后的原因,就能发现坐不住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 注意力的持久性正在发展 很多孩子出现坐不住的问题是由幼儿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决定的,与注意力的发展密切相关,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持久性存在明显差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3~4岁孩子的大脑皮层易兴奋,注意力易转移;4~5岁孩子对动作的自控能力较差;5~6岁孩子大脑的抑制过程逐渐加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注意力的持久性也在不断延长。 好奇心驱使孩子去探索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来说,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新鲜的,他对自然、对生活始终抱有好奇心,并能够用自己敏锐的感官与万事万物联结,而坐不住、走出去探索就是孩子打开认识世界大门的钥匙。 不熟悉的新环境也会让孩子坐不住 刚入园的孩子还处于对新环境的适应中,对集体规则不熟悉,不习惯集体活动和游戏的方式,这也是他坐不住的原因之一。 向幼儿园老师学习:如何让孩子更专注 在和孩子共同制定规则的前提下,家长可以学习幼儿园老师的方法,让孩子更加专注地完成正在做的事情。 观察孩子注意的去向 在课堂上,孩子出现走神儿、随意走动的现象是特别常见的,老师会先观察孩子的注意力被什么事情吸引了,孩子是否能自动地回到集体在做的事情上,给孩子一些自我调整的时间。有时候孩子可能只是因为听到了窗外的鸟叫声,所以抬头望了一下,等小鸟飞走了,他的注意力就会回到课堂中了。 在日常的家庭活动中,一方面,家长也可以采用这种观察的方式,根据当时的情况给孩子提供自我调整的时间;另一方面,家长通过观察判断哪些玩具或东西对孩子更有吸引力,当孩子开始阅读或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时,让孩子远离这些物品或暂时帮孩子把物品放在不容易被看到的地方。 从孩子的兴趣出发 在幼儿园,为了能更好地让孩子专注于课堂内容,老师首先考虑的是课堂内容能否激发孩子的兴趣。所以,在具体的课程设计时,老师一般会选择贴近孩子生活、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并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吸引孩子参与进来。比如老师会通过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开启一节课的内容,引发孩子的关注,并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孩子深入地讨论。这种小组学习的方式既能让孩子减少等待的时间,又能让孩子围绕一个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在活动中出现不感兴趣、玩了一会就不玩了等问题时,家长也要考虑这是孩子喜欢、感兴趣的吗。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是让孩子坐得住并集中注意力的第一步。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和孩子展开讨论,激发孩子的思考。对话要求家长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始终保持耐心,给予及时的反馈,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事入手,比如翻开孩子的相册,给孩子讲一讲他出生、成长的故事。 体验专注的力量和成就感 从生活中寻找材料,让孩子在生活的场景中感受沉浸的力量,比如和孩子一起体验制作馒头,从和面开始慢慢尝试,鼓励孩子自己探索面粉和水的比例,在每一次揉面的动作中体验面团逐渐成型的过程,自己设计馒头的造型,再静静地等待馒头出锅……每一个步骤都能让孩子在时间的流淌中感受到自己与生活的联结,也感受到专注体验时的成就感,这种愉悦的体验能激发孩子更加专注地投入到下一次活动之中。 和孩子一起讨论规则 在幼儿园里,老师会和孩子一起讨论并制定“班级公约”,用孩子都认同的约定来建立常规。老师也会和孩子一起讨论“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想要离开自己的小椅子去做别的事情?”“坐不住真的不好吗?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并真实地记录孩子们的想法,并就此做出相应的计划和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