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企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

作者简介:
龚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班铭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张一林(通讯作者),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

原文出处:
管理世界

内容提要:

数字供应链金融是区块链技术与传统供应链金融相结合的金融创新产物。本文构建了位于供应链网络中的企业向银行抵押融资的理论框架,系统分析了数字供应链金融的经济运行原理以及与传统供应链金融相比的优劣。研究发现,当供应链上的上链企业达到一定数量,且上链信息的质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所揭示的企业相关信息将逼近于真实信息,从而起到防范企业信息操纵、恶意欺诈等道德风险的作用,使得银行能够在有效控制风险的情况下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可及性足够高、成本足够低的融资服务。反之,当上链企业数量较少或者上链信息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时,银行更适合通过传统的线下尽职调查等方式来防控风险。本文从理论上揭示了,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中的普及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数字化水平的提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供应链金融将成为一种更加高效、普惠的金融支持手段。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21 年 05 期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会议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金融科技的代表性技术之一,区块链赋能金融创新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尤其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发展最为迅猛①。供应链金融作为链接产业和金融的枢纽,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决策部署的主战场之一。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供应链金融创新,对提升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效率、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支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系统考察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供应链金融的经济运行原理,及其与传统供应链金融相比的优劣,阐释我国数字供应链金融实践背后的理论机制,同时为数字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前瞻性理论探索。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发展却长期受到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制约②。中小企业由于缺乏透明的财务信息等硬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中更容易受到融资约束的影响(Stiglitz and Weiss,1981;王霄、张捷,2003;林毅夫、孙希芳,2005;刘畅等,2020)。同时银行(尤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搜集中小企业的软信息的成本较高、激励不足,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方面存在天然劣势(林毅夫、李永军,2001;张一林等,2019)。为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不少学者提出了包括发展中小银行、拓展关系型贷款业务、鼓励银行竞争等政策建议(李志赟,2002;李广子等,2016;刘畅等,2017;张晓玫、潘玲,2013;尹志超等,2015;边文龙等,2017),但过去以来,尽管我国在银行业改革以及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相关政策方面做出诸多努力,可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困扰着中小企业,制约了经济发展(吕劲松,2015)。尤其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严峻的现金流压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急迫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凸显③。

      从金融领域的实践来看,金融科技为纾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核心在于将信息技术、大数据等融入金融机构的决策流程,以此提升金融机构的信息甄别、风险控制等能力。其中一种较为成熟的模式是以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为代表的大科技信贷(Cornelli et al.,2020)。这种信贷模式的蓬勃发展,与过去10余年发生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尤其是“互联网+”转型,具有紧密联系。以网商银行面向淘宝商户提供的“网商贷”业务为例,商户的销售活动从线下转移至线上后留下了海量数字痕迹(如销量、买家评价等),这为银行开展线上贷款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相较于传统征信系统中的信息,这些数字信息的体量更大、客观性和时效性更强,能更加全面、及时地反映商户资质及其变化。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由云计算等技术带来的算力大规模增加的基础上,银行得以充分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在更强的风控能力下、以更快的放款速度、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贷款服务(Fuster et al.,2019;Frost et al.,2019;Gambacorta et al.,2019)。不过,互联网信贷主要针对小微企业或个体工商户,银行的授信逻辑更倾向于个人贷款业务,重点关注企业经营者的个人风险,而非企业层面的风险。对于规模稍大的中小型企业而言,企业组织结构远比小微企业复杂,企业的主体风险和经营者的个人风险不尽相同。更为重要的是,这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常不止于互联网销售,还包含线下生产、仓储、运输等诸多环节,这些环节的信息并不一定会被互联网电商平台所记录和反映,而是更多依赖于企业所处的线下的供应链网络,上述大科技信贷的思路和模式并不一定适合这类企业。

      另一种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的金融科技信贷模式是数字供应链金融,这是区块链技术和供应链金融相结合的一种金融创新,目前已有蚂蚁双链通、腾讯微企链等项目落地并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供应链金融主要依托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在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数据,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胡跃飞、黄少卿,2009;宋华、陈思洁,2016)。然而,从过去的实践来看,供应链金融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瓶颈,其中最典型的便是银行难以识别特定信息的真实性。以货物抵押融资为例,在很多情况下银行对参与供应链交易的企业的背景了解相对有限,难以合理估计企业用于抵押的货物的真实价值。同时,银行要想解决贸易真实性的问题,需要大范围地监测整条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监测成本很高,容易出现监管盲区,一些关乎风险的重要信息难以在第一时间获知,这为企业操纵抵押品、恶意骗贷留下可乘之机,导致“虚假抵押”“一货多押”等乱象频生(如上海钢贸企业假仓单质押骗贷案)。

      与传统供应链金融相比,数字供应链金融的重要特征在于“企业数据上链”,即供应链上的企业将交易信息在区块链上进行登记和确认,这是一种不同于互联网化的企业数字化方式(Goldfarb and Tucker,2019)。相较于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大科技信贷模式,数字供应链金融对数据体量的要求要小很多。相比于企业信息“上网”,企业数据“上链”的侧重点并不是通过海量数字足迹和大数据风控技术来挖掘企业的信用和风险信息,而是依靠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技术手段,确保上链信息的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以高质量的“小数据”完成信息甄别、风险防范、事中事后监督等任务,而确保贷款企业相关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正是传统供应链金融面临的难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④。

      在货物抵押融资中,金融机构依托基于区块链(联盟链)技术的金融监管仓,可以有效解决货物监管不力的问题。通过机构准入评估,供应链上的企业(包括货主企业)、运营方、监管方、金融机构等参与方将各自的业务系统统一接入同一区块链技术平台。企业将订单、运单、存货等数据加密后写入区块,信息一旦上链后不可篡改,实现商流、物流及资金流的全程可追溯。区块链通过实时记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出库系统所抓取的货物日常盘点和处置信息,确保联盟链体系内各参与方能够全程了解货物的真实状态并就相关信息达成共识,防范货物的虚假抵押问题。同时,在联盟体系内还可以组建反多头借贷的抵押登记平台,通过各个参与方的交叉验证,保证货物抵押品所有权的唯一,避免一家企业将一笔货物在不同银行重复抵押,套取银行资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