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早期巴塘基督會實業項目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趙艾東,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成都 610207

原文出处:
澳门理工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20世紀早期美國基督會出於宣教等目的,在巴塘漢藏群體中開展了三類實業項目:學校教育中的實業訓練、婦幼等貧困群體的手工藝培訓、針對其他弱勢群體的實業項目。這些項目既有助於宣教和節省辦學成本,還通過服務於當地社會使教會建立了一定聲譽;因其契合地方實際需要,它們在客觀上也有助於一些當地人獲得謀生技能,有助於科技知識的傳播和地方人才的培養,且使巴塘為外界所了解。但不可否認的是,實業項目的宗教目的,決定了其自身的局限性和成敗。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21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圖分類號]B9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874-1824(2021)01-0183-09

       巴塘①位於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西部和歷史上的康藏腹地。在帝國主義侵華和傳教士掀起海外宣教熱潮的近代歷史背景下,1904年美國基督會(The Disciples of Christ)在康定(1908年前稱打箭爐)設立傳教點,1908年將傳教點遷至巴塘,1911年底因辛亥革命撤離。

       1914年基督會傳教士哈德(Hardy)、史德文(Shelton)、浩格登(J.Ogden)、貝克(Baker)4對夫婦重返巴塘,1918年新的傳教士馬勒得(MacLeod)夫婦到來。②他們在當地逐漸開展起醫療、辦學、布道、收養孤兒、救助貧困和殘疾者等多種事工,其中重要一項為實業項目(Industrial或Industrial work)。

       1914~1920年,巴塘基督會的實業項目有三類:一是在學校教育中對學生開展的縫紉、編織、製作肥皂、園藝、製鞋、農耕、製作粉筆、打字、油印技術等手工藝訓練;二是在婦幼專項工作中對貧困婦女及其家庭、女童、女幹部等開展的手工藝培訓;三是實業專項,即為窮人和殘疾人開辦的毯墊實業生產和技工培訓。由於基督會相關史料難尋,此前幾乎未見學界研究。本文利用基督會檔案中零散的記錄,對1914~1920年巴塘基督會三類實業項目開展的動機和目的、内容和過程做一梳理,揭示其效果與社會影響。

       一、巴塘基督會實業項目的動機和目的

       依據基督會檔案中傳教士的工作報告、信函、記述等原始史料,巴塘傳教點對漢藏學童和貧困者等群體開展實業項目,主要出於以下動機和目的:

       首先,將宣教、辦學、婦幼工作與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救助結合起來,使其相互促進。晚清和民國初期(20世紀前20年),當地藏族居民約佔90%。因政局變幻和武裝衝突造成當地社會動盪不安,百姓極度貧窮,有的喪失勞動力,生計問題嚴重,也有兒童失去父母成為孤兒。針對上述境況,基督會傳教士開展起具有一定扶貧和救助性質的實業項目。基督會學校校長浩格登明確指出:“本校應當滿足實際需要,為當地居民家庭提供本地服務和現在就應提供的(即時)服務,而不應考慮數字或統計數據如何。”③負責婦幼工作的浩明宜(M.Ogden)也指出:“所有這些工作的一個目的是揚基督的名,幫助窮人自立(助之以自助)。”④故基督會實業項目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基督教事工的慈善性,反之亦可謂其慈善事工通過實用技能培訓得以實施。同樣,其技工培訓與生產結合的毯墊實業項目(Rug Industrial)“目的不是賺錢,而是培訓一些能自食其力的技工”,即“幫助窮人自助”並在培訓和生產過程中傳播福音。可以說,其實業項目的基本出發點是宗教信仰,而圍繞宗教信仰所開展的各項事工必然體現宣教目的。

       第二,實業項目是基督會適應巴塘地方社會需要並實現其教會學校辦學目的的重要途徑。從基督會在當地的教育宗旨和目的來看,校長浩格登深刻地意識到,教會學校要使教育與當地漢藏社會對各種人才的需求和社會發展相適應。他在給總部的報告中分析了當地社會對各種人才的迫切需求:“雕刻匠、印刷工、鞋匠、木工、鐵匠、銀匠、文字工作者、打字員、會計、秘書、電報和郵政工作人員;農民、商人、政府官員、教師、牧師以及醫生,處處都有需求。”針對當地各行各業的極大需求,他明確指出:“我們的學校在培養118名在校生的過程中,有很多機會去極大地提升他們,即朝正確的方向培養他們成為基督徒,培訓他們作為個人、成家立業者、公民過一種有用的人生,以誠實和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在上述各行各業謀生。”⑤從中可見,其學校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在成為基督徒的同時,也成為有用之才,基督徒和有用之才二者融為一體。至於“有用”,是指所培養的學生,一是對自己、對他人及對社會要“有用”,尤其要能服務於社會;二是能够習得在當地社會“謀生”所需的一技之長。正是出於上述教育目的,基督會在整個學校教育過程中都十分重視實用知識的教育與實用技能的培養。

       第三,實業項目是對基督會重視社會服務和慈善事工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基督會所主張的信仰核心是將《聖經·新約》作為基督教信仰和實踐的唯一準則,“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並將耶穌基督作為教會的信仰和基礎以及基督教的至高無上者”。⑥《聖經》是基督會信徒慈善觀念的全部依據和思想來源。基督會早期領袖坎貝爾父子闡釋道:“聖經上說什麽,我們就說什麼;聖經上没有說的,我們也就不說。”⑦依據《聖經》,基督會宣揚“上帝對罪人無條件的愛”和“恩典”,主張“凡事仁慈”,强調在宣教過程中提倡參與社會行動、承擔社會義務和責任等立場。可以說,這是基督會在巴塘開展具有一定慈善性質的實業項目的出發點之一。

       二、1914~1920年基督會在巴塘開展的實業項目

       1914~1920年基督會在巴塘開展的實業項目主要有三類:一是在學校常規教育中對學生開展的縫紉、編織、製作肥皂、園藝、製鞋、農耕、製作粉筆、打字、油印技術等手工藝訓練;二是在婦幼工作中對貧困婦幼和女幹部開展的手工藝培訓;三是為窮人和殘疾人開辦的毯墊實業項目。此外還開設過醫療培訓班等。由於史料所限,以下僅對三類主要的實業項目做一具體考察。

       (一)學校教育中的手工技能培訓等實業項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