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2020)06-0162-16 金陵大学是清末民初西人创办的一所新式教会大学。现关于金大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多集中于管理与教学等方面,对学生群体的研究尚付阙如。①一方面,学生入学时受到学校的选拔,毕业后的职业走向又影响近代国家的发展,对其加以关注实属必要;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的时代,怎样的社会群体可以进入大学,不仅与学校的校园政治与资源配置有关,而且影响个体下一轮的社会地位与收入分配。因此,民国高校学生来源研究意义重大。 本文以金陵大学生源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金大在民国大学中地位较高,通过个案可以展现民国社会优势群体获得稀缺教育资源的共性;其次,金大本身的教会背景对学校生存与招生产生影响,亦可展现以金大为例的教会大学招生的特殊性。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的“金陵大学档案全宗”收录了大规模连续性的金陵大学学生报名表与投考人履历表,其中报名表资料自1919年始至1931年止,共计2113份;履历表自1932年始至1950年止,共计5955份。②两者内容相差无几,大体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家庭地址、父母职业、宗教信仰、毕业中学、科系选择、职业志向等,系统性材料有助于从宏观角度把握金大生源的结构性变化。然而学生群体的社会流动不只是学生及其家庭单方面决定的,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学校的录取标准不同,在选拔口径的差别下谁获益、谁又成为牺牲品等问题应被同等关注。换言之,时代背景与校园政治决定了什么样的学生被录取,而学生自身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与地缘优势反过来配合于录取政策,双向研究的结合有助于推动理解民国时期金陵大学的招生问题。 一、选择学生:金陵大学招生政策的转变 1910年,金陵大学由美国基督教在南京所设的三所书院合并组织而成。③建校初期金大全然由西人管理,基督教化是其根本性质,这一特点也体现在学校的招生与培养目标上。1911年,首任校长包文(Arthur John Bowen)指出学校的办校宗旨是“培养为宣传福音而接受训练的人,这是福音工作最迫切的需要。这所大学应该是,而且必须是为日间学校和教会小学培训男性教师”。④由此可见,办学初期金大仅为教会机构培养师资,让信仰虔诚且受过良好教育的传教士维持传教与教育相配合的模式。这一现象也受彼时中国教育政策的影响。1906年,清廷学部正式通过《外人设学无庸立案文》,断绝了教会学校学生入仕的可能。⑤在学术与传教的关系上,金大表示“健全和彻底的学术不是教会学校的首要条件,因为它把基督教降到了次要和可忽略的位置上”。⑥ 此后随着金大专业化、正规化程度的加强,招生范围逐渐拓宽。1917年,金大的办学宗旨改为“为中国的年轻人,包括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提供现代的基督教教育,主要任务是给男性健全的理想,广阔的人生观和一流的英语和汉语培训,让其有机会专攻科学、数学和社会科学”。⑦1910年代末,学校开始关注入学新生的宗教信仰和来源中学的性质,组织计算每学期新生的非基督徒率、中学是公立学校的比例以及南京以外地区学生入学率等,他们以开放的姿态,希望招收到更多原本无宗教信仰或公立中学学生接受基督教教育。⑧ 招生考试方面,1919年前金大并无开放客观的考核制度,多数学生来自附属中学或通过传教士介绍入学。⑨据统计,从建校到1917年金大未曾招到任何非教会中学学生入学。⑩造成此状况的原因,一是无宗教背景学生入学金大的意愿并不强,二是学校对英语能力要求很高,若此前没受过相关英语能力的锻炼,很难考入金大。 因此开办初期金大学生数量十分有限,1917年前每年在校生从未突破200人。1917年人数升至336人,在之后的年份里逐渐稳定,除20世纪20年代初和1925年在校生数有下降趋势外,生源总量不断上升,到1928年立案前夕高达717人。(11) 1917年学生数增加与同年设立预科、本科制度有很大关系。此前金大实施传统的美国四年制课程,1917年学校通过了中国政府组织的五年制预科、本科制度,成为首个脱离美国四年制课程的教会学校。其中本科课程包括文科和农林科,为期三年;预科课程为期两年,包括高中最后一年和大学第一年,预科课程除文科与农林科外,还包括师范专修科和医学先修科等。完成预科的学生方可进入本科继续学习。(12) 预科制的设立降低了公立中学学生进入金大的门槛,使在校生数大幅提高。因为彼时公立中学很难提供完备的英语与科学实验课程,学生考入西式大学难度较大。预科对所有中学毕业生开放,使公立中学中不具备英语能力的学生通过学习低于大学等级的英语和科学知识,为进入本科打好基础。(13)1917年秋金大首次招到了公立中学毕业生,1918年公立中学生在预科生中占比高达55%,此后这一比例始终稳定保持。(14) 据校方统计,1921年秋,金大共有238名报考新生,其中附属中学直升生27人,通过香港大学地方高级考试的学生2人,特别生7人,其余202人需参加入学考试。在202名考生中有105人通过考试,其中公立学校学生83人,教会学生22人,公立学生几乎是教会学生的四倍。(15)到1922年,公立中学报考生84人,占全体报考生的70%,其中通过考试的公立学生34人,占比65%。(16)1923年情况类似,在参加入学考试的333名考生中,仅有92人来自教会学校。(17)总之,1917年金大预科制彻底改变了前期只收教会中学生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