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21(2020)05-0001-08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都知道,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问题。当人们接受这一哲学立场时往往会忽略追问如下问题:何谓哲学基本问题提法中的“基本”?这一哲学立场由恩格斯提出并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的立论前提,但它是马克思的哲学立场吗?如果不是,那马克思的哲学立场是什么?研究和回答这几个问题,我们才能进一步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基本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或者说是核心问题,按照恩格斯的说法是哲学的“最高问题”。“基本”“根本”“核心”和“最高”的判断是基于关系性质而来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同一哲学体系内部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哲学基本问题自身来说,其他哲学问题基于它而来,围绕它而展开,为回答它服务,因此,它是回答其他哲学问题的工具和根据。第二,不同哲学之间的比较关系。分析一种哲学与其他哲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判断标准就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第三,哲学基本问题与人类基本问题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源自人类基本问题,是人类基本问题的哲学化表达,离开人类基本问题的哲学基本问题不是真正意义的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和回答是基于和服务于解决人类基本问题的客观需要。 按照恩格斯的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何者由本原派生?本原能否被认识?如何认识?对这两方面问题的回答以对另外两个问题的回答为前提:什么是思维?什么是存在?把这四个问题连接在一起并回答它们,秉有特点的哲学逻辑就会显现出来并且具有体系性质。如上说明告诉我们,哲学基本问题的展开就是哲学分析框架,概括地说哲学基本问题就是哲学分析框架。 基于文献实证性考察,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恩格斯提出并运用的哲学分析框架,但不是马克思的哲学分析框架,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才是马克思提出和运用的哲学分析框架。马克思主义哲学冠以马克思之名,其作为立论前提的哲学分析框架又不是马克思的,这个问题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应予以重视和研究。那么应该如何研究?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是用文献实证方式再现马克思的哲学分析框架。比较的客观需要使然,再现马克思哲学分析框架的前提条件是文献实证地再现恩格斯的哲学分析框架,此为理论逻辑的内在要求。 二、恩格斯的哲学分析框架及其特点 恩格斯具体提出哲学分析框架的文献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其中第二章开篇便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1]277-278。在界说这一哲学分析框架过程中,恩格斯的概念运用有些随意,如与存在概念具有同等意义的概念还有“物质”“物体”“自然界”和“现实世界”等,与思维概念具有同等意义的提法还有“精神”“思想”“表象”和“概念”等,但其基本观点是明确坚定的,存在是本原,思维是派生物;思维能够认识现实世界,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1]279。 思维如何认识存在?恩格斯的立场同样明确坚定,“人们决心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他们决心毫不怜惜地抛弃一切同事实(从事实本身的联系而不是从幻想的联系来把握的事实)不相符合的唯心主义怪想”[1]297。恩格斯论述要点有二:一是思维认识现实世界的方式是理解,实际是反映;二是认识的结果是客观真理,其中不能存在以主观意识形式表现出来的主体性成分。恩格斯认为这种主体性成分是“唯心主义怪想”。 细加考量便能发现,恩格斯的哲学分析框架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空间特点。存在(物质、自然或现实世界)独立于人和外在于人,人是与存在分立的认知者。第二,时间特点。存在先于人,先有存在,后有作为存在认知者的人,理论逻辑和演化历史两个层面皆然。第三,存在的自身特点。作为独立于人和先在于人的存在具有无限性质,人的认知则具有有限性质。第四,关系特点。存在决定思维,相反的观点是错误的。第五,认知对象特点。存在或现实世界有两种显现形式即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对自然界的认识也适用于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前者具有普适性和优先性[1]301。第六,认识论特点。思维对存在认知的结果是客观真理,其中不能存在任何主体性成分。第七,哲学形态特点。基于如上认知而来的哲学形态以存在(物质或自然)为中心,人则处于从属者和被动认知者的地位。第八,理论诉求特点。依据自然科学事实描绘出自然联系的清晰图画并揭示出其内在的辩证性质[1]300-301。第九,外在形式特点。对思维与存在之间关系问题的回答形成唯物主义哲学或唯心主义哲学。其中的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前后相继的演化: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和现代的具有辩证性质的唯物主义哲学。现代唯物主义哲学以形式逻辑和辩证法表示自己的存在,传统哲学被扬弃[1]312;[2]146。第十,知识依据特点。正确回答思维与存在之间关系问题的知识依据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进展及其成果,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发挥了辅助作用[1]281-282;[2]39-40。第十一,哲学视野特点。恩格斯在回答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问题时聚焦于西欧近代以来唯物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之间的论争,在提法层面则直接援引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