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与产业创新  

作 者:

作者简介:
钱肖颖(1992- ),男,江苏苏州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未来城市实验室、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 200241),崇明生态研究院,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学方向研究,qianxy77@163.com(上海 200062);孙斌栋(通讯作者)(1970- ),男,河北阜平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未来城市实验室、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 200241),崇明生态研究院,主要从事城市地理与经济地理研究,bdsun@re.ecnu.edu.cn(上海 200062)。

原文出处:
地理科学进展

内容提要:

产业分工联系是区域一体化的基础,但已有产业技术关联的文献主要关注区域内部,缺乏对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的探究。由于中国省际产业联系数据难以获取,论文运用引力模型和交叉熵法,基于2002、2007、2012年30省的投入产出表拟合出省际产业贸易流量矩阵,并进一步计算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指数。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尤其是城市群内部各地区产业之间的联系。基于2002、2007、2012年中国30个省16个制造业部门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考察了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对产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有利于区域产业创新,但在本地产业技术联系较强的地区,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对产业创新的正效应会被削弱,本地产业技术关联和省际产业技术关联之间存在“替代效应”,知识产权的地方保护主义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因此,政策上应倡导扫清制度障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进跨区域产业对本地的技术溢出,进一步推动区域产业创新。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21 年 03 期

字号:

      修订日期:2020-03-24。

      引用格式:钱肖颖,孙斌栋.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与产业创新: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1):1822-1831.[Qian Xiaoying,Sun Bindong.Interregional technological relatedness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An analysis based o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Progress in Geography,2020,39(11):1822-1831.]DOI:10.18306/dlkxjz.2020.11.00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近30a制造业发展迅猛,逐步成长出一批大型企业。与此同时,这些企业的空间组织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专业化分工变得越来越普遍。企业基于市场、成本等因素的考虑,将其产品的生产过程分成若干个环节,这些环节被分散布局在不同地区[1-2]。随着这种专业化分工程度的不断加深,基于企业的地区联系逐步演化为基于产业的地区联系,产业发展不再被局限于本地,而是与其他地区紧密联系[3-4]。在这种背景下,知识不仅来源于本地产业间的传递,还来源于非本地产业,这种跨区域的知识溢出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5]。因此,跨区域产业之间的联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经济地理学观点认为地理邻近是推动产业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动力,而演化经济地理学者则进步提出,技术邻近比地理邻近更重要,因此产业的技术邻近更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和创新,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结论都支持这一观点[6-10]。术邻近性为解释跨区域产业联系对地方产业发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目前实证研究主从全球视角考察了跨国产业技术关联对本地产发展的影响[11-13],但忽视了国家内部地区间的产技术关联对经济活动的作用,以及该作用是否会到本地产业技术关联的影响,即产业跨区技术关与本地技术关联之间是存在“互补效应”还是“替效应”。

      基于此,本文基于中国省级行政区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定量检验省际产业技术关联对产业创新的影响,以及该影响如何受到本地产业技术关联的调节。本文研究对于地方产业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和产业创新

      传统观点认为,创新主体间在地理距离上的邻近有利于知识溢出,从而促进产业创新。演化经济地理学则认为技术距离比地理距离对知识溢出更重要。已有实证研究用产业间的技术关联表示技术距离,发现技术关联能够促进产业间的知识溢出,从而推动创新。Berge等[9]对欧盟地区生物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与本地其他产业技术关联越密的产业能够产生越多新知识和新专利。不少实证研究支持了这一结论[14-15]。

      上述研究主要基于本地视角,然而区域并非孤立的,而是会与其他地区产生复杂的联系。类似于本地产业的技术关联,不同地区的产业同样可以因为生产技术的相似或互补增进知识溢出,以促进产业创新。具体而言,技术关联产业间的人才交流、科研合作、企业投资和商品贸易能够获得更高效的知识溢出[16]。如技术关联产业间的人才交流或研发合作因为知识基础相近,更容易互相理解和沟通,协作效率更高[17];技术关联产业间的企业投资因为行业背景相似,更容易促进企业经营经验的输出[18];技术关联产业间的商品贸易则因为产品生产技术接近,更容易互相模仿[19]。

      但不同于本地产业关联,跨区域产业关联会受到地理距离和行政边界的限制,由于距离成本和制度壁垒等的存在,使得跨区知识溢出面临阻力。在这种情况下,产业跨区知识溢出依旧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3个方面。

      一是区域分工的产生。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过程被分割成若干生产阶段,一些企业出于市场规模、生产成本等因素考虑,将具有技术关联的不同生产阶段分散布局在具有优势的地区。随着这种产品内分工程度的日益加深,基于企业分工的跨区联系逐步演化为跨区产业联系[1-2],地区产业因为生产分工而产生紧密的技术联系。因此跨区产业关联是地区专业化分工的产物。

      二是溢出知识的属性不同,跨区产业更偏向于编码知识的溢出。编码知识相对于隐性知识更容易在空间上传播,相对来说,技术越密集、创新程度越高的产业其越依赖于隐性知识,往往需要面对面的交流,知识的流动性较差,因此这部分知识溢出被固定在本地[20]。而中国在2013年以前以低技术纯加工产业为主,这类产业技术和工艺更为成熟,以编码知识为主,被固化在设备和生产线上,技术创新少,以产品创新为主,随着专业化分工分散在不同地区,更容易产生跨区联系[21]。

      三是距离成本和制度壁垒的逐渐降低,使得知识溢出阻力减少。政府对交通设施的投资改善、户籍制度的放宽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使得技术劳动力在跨区流动上变得越加便捷频繁[22],大大促进了产业间的跨区技术溢出。

      目前实证研究从全球视角考察了跨国产业技术关联对本地产业发展的影响。Breschi等[20]指出国家间通过商品贸易、技术工人流动、技术联盟、管理经验交流等方式促进产业的区际联系,使得知识在区域间流动。Andersson等[23]对瑞士国际贸易的研究发现,跨国的产业关联能够促进本国产业复苏,与地区产业增长呈正相关。别的相关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2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