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网络惯例的维度探索与测度研究

作者简介:
孙永磊(通讯作者)(1984- ),男,河南封丘人,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理论与管理(北京 100029);宋晶(1983- ),女,山西洪洞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理论与管理;陈劲(1968- ),男,浙江余姚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管理(北京 100084)。

原文出处:
科研管理

内容提要:

主要探索创新网络中网络惯例的构成维度,并开发和验证了网络惯例的测度量表。首先,结合深度访谈,依据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提炼和分析,确定概念范畴、次要范畴和主要范畴,得到网络惯例的两个构成维度:行为默契和规范共识;在对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得到了网络惯例测度的初始量表,搜集我国企业合作创新的现实数据,在量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对该量表进行了修正,得到了具有较高信效度的网络惯例测度量表。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惯例内部提升的路径模型。研究有助于更加透彻的诠释网络惯例的内部结构,奠定了网络惯例定量研究的坚实基础,对企业更好的融入创新网络、获取网络创新资源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21 年 03 期

字号:

      修回日期:2018-10-08.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95(2020)11-010-0056 DOI:10.19571/j.cnki.1000-2995.2020.11.006

      0 引言

      惯例被学者们普遍认为是组织行为的基本组成,是组织运行效率和绩效产出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惯例的相关研究也成为了组织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伴随着社会网络理论在管理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原来越多的学者与实践者都关注到合作组织中的惯例现象[1],认为网络惯例是一种组织间相互依存的交互行为模式[2],包含多个参与者,反复出现且可以被识别[3],是网络成员之间进行“联合行动”的主要方式和载体[1]。在创新网络中,惯例具有协调网络合作关系、提高合作创新绩效[4]、推动网络演化[5]等功能。然而,现有关于网络惯例的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现有关于惯例的研究还是以企业内部惯例为主,合作组织中惯例的研究较为分散,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框架,且缺乏如内涵特征等网络惯例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其次,目前关于网络惯例内部结构的研究较少,也没有研究者进行整体的梳理分析,缺少针对性的研究成果;此外,目前惯例领域的研究方法还是以理论分析、案例研究等定性方法为主,鲜见惯例实证支撑方面的研究成果,导致现有网络惯例的研究缺少普适性。

      基于以上研究缺口,本文借助扎根理论方法识别和探索网络惯例的内部构成,开发和设计创新网络情景下的网络惯例测度量表,并进行质量检验,最终得到网络惯例的测度量表;并在此基础上,剖析网络惯例的内部提升路径。本文的研究是对惯例理论在网络层面的重要扩展,也为创新网络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工具,对网络惯例测度的研究有助于打破现有惯例研究偏重于描述性分析桎梏,增强惯例研究的普适性;同时,有利于从惯例视角诠释创新网络的内在运作机制,可以使企业更好的融入到创新网络之中,对企业网络化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网络惯例构成维度的探索

      对网络惯例构成维度的探索属于较新颖的研究领域,现有相关研究不多且缺乏系统性的梳理整合[6],而扎根理论侧重于从访谈讨论中发现新构念,并通过编码过程对构念之间的关系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形成新的理论框架,是新理论发展较为常用的研究方法。

      1.1 访谈设计

      选择清华大学的EMBA学员作为访谈对象,主要是因为EMBA学员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大都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具有相对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管理经验,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真实的信息,所挑选的访谈对象必须从事或是管理过合作创新活动。为了能够获取更为丰富的访谈数据,也基于数据信息量和差异性方面的考量,对访谈对象进行了下列限制:(1)年龄在35~45岁之间,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凭;(2)在现企业中持续工作5年以上,职位是高层管理者、研发部门负责人或高级技术人员;(3)籍贯为同一省份的不能超过15%,女性比例不低于1/3,最终选择了75名学员。

      随机抽取30名访谈对象分别展开开放式访谈,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企业从事过哪些合作创新活动;合作创新过程中的行为方式、作业流程等情况;合作创新过程中都有哪些“游戏规则”;这些“游戏规则”会如何影响企业的合作创新过程;合作伙伴间拥有哪些默契和共识。访谈提纲只是一个大概的框架,在实际的访谈过程中,尽量让被访人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对访谈对象的阐述进行评论,鼓励受访者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为了保证研究的效度和全面性,将剩余的45名访谈对象随机分为7组,采取焦点小组访谈的方式。每个小组至少有1名女性,且同一企业的被访者不能出现在同一小组之中。同时,邀请7名从事合作创新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者进入访谈小组。在访谈开始之前,我们会向所有访谈对象解释访谈的目的和相关名词的含义,回答访谈对象所提出的问题。

      1.2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扎根理论的重要步骤,通过对原始访谈资料的分解和剖析,形成原始编码。访谈材料是由两个小组按照以下标准同时进行编码:将同一被访者所描述的观点相似或相同的条目进行合并,删除意涵存在冲突的所有条目,删除与基本常识、原理等相悖的条目。要求编码者尽量使用访谈对象的原始语句进行编码。小组编码结束后,还需要对另外小组的编码进行检查,无法达成共识的条目由集体讨论决定。最终得到含有47个概念化编码(一级编码)的开放式访谈概念编码库,如表1所示,包括数量大于2项的原始访谈条目411个。

      1.3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就是通过分析概念范畴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将内涵相近的范畴合并,形成扎根理论的次要范畴和主要范畴。经过反复的分析概念编码的内涵,比对范畴之间的内部关联,得到6个次要范畴和两个主要范畴,结果如图1所示。

      其中,b11、b12和b13所表述的都是关于合作创新的行为层面内容,三者存在明显的内部关联性,可以构成主要编码:c1行为默契;而b21、b22和b23则主要描绘的是合作创新的认知层面,三者存在明显的内部关联性,可以构成主要编码:c2规范共识。

      表1 开放式访谈概念编码库

      Table 1 Open interview concept code library
原始访谈资料示例概念化编码数量
我们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一些通行的做法(a11),一般都是经过沟通交流后都认同(a12)的工作模式(a13),当然也有在合作过程中产生的大家都能够认同的做法(a14),这些都在我们的合同契约之外(a15),双方都默认的事实(a16)。我们也会不断的进行集体学习(a17)和培训这种游戏规则(a18),因为不了解、不接受规则有可能会丧失合作机会(a19)a11通行的做法13
a12沟通认同9
a13工作模式11
a14认同的做法5
a15非合同契约11
a16默认事实4
a17集体学习7
a18游戏规则15
a19接受规则5
我们加入合作联盟网络的时间较短,进入的时候很多做事的方式都是有固定的模式(a20)可以参照,完成工作也有相应的流程(a21)a20固定模式13
a21工作流程10
行业中有很多的约束和规范(a22),大都是不成文的潜规则(a23),依靠合作过程中非正式沟通传播(a24)a22约束规范12
a23不成文规则11
a24非正式沟通7
合作过程中能够提升合作效率、被广泛认同的规则才是好规则(a25、a26),诸如在我们合作创新过程中的一些行为方式方面的默契(a27),就是在合作过程中慢慢的形成并被认同和接受,达成共识(a28)a25效率规则11
a26广泛认同规则7
a27行为方式默契16
a28合作共识15
合作的时间长了,我们会形成一定的默契(a29),比如说在工作的时候会有固定的行为模式(a30),在看问题或是面临选择的时候也会产生一致性的看法(a31),关注的对象也趋于相同(a32),这样能够减少沟通和决策的成本,增大合作创新成功的概率a29合作默契17
a30行为模式19
a31一致性看法5
a32关注趋同3
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合作,很清楚在创新合作过程中的程序(a33),能够很好的明白对方的意思(a34),互相配合也比较有默契(a35),达成共识对我们来说很容易(a36)a33合作创新程序4
a34认同理解4
a35配合默契7
a36达成共识10
我们认为一些潜在的非正式规则(a37、a38)在合作过程中更具有效能,能够使企业对整个行业更为了解,会自觉地遵守和维护这种行为逻辑(a39),培育网络协同的文化氛围(a40)a37潜规则14
a38非正式规则10
a39行为逻辑4
a40协同文化氛围6
当初我们加入行业联盟时,主要是参照行业中龙头企业的创新方式(a41)、创新流程(a42)以及合作习惯(a43),确立标杆进行模仿,取得了比较好的绩效结果a41创新方式7
a42创新流程10
a43合作习惯3
虽然我们加入技术创新网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创新,但是还是会有一些业务流程是重复的(a44)我们在网络合作过程中处理合作问题的通常做法(a45)有两种:参照我们之前类似经验处理或是探寻网络中的具体经验(a46、a47)a44重复业务流程9
a45通常做法4
a46自身类似经验6
a47网络具体经验11
行业中有相对规范的研发流程(a48),包括研发的步骤(a49)、研发的沟通(a50)、研发信息的共享(a51)、以及合作创新的管理(a52)、合作冲突的解决(a53),大都可以找到可供借鉴的规范(a54),这些规范大都是合作双方默认的(a55),用以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导(a56),避免合作过程中可能的冲突a48研发规范流程7
a49研发步骤9
a50研发沟通5
a51研发信息共享4
a52合作创新管理8
a53合作冲突解决8
a54可借鉴规范11
a55默认规范9
a56行动指导12
合作次数多了,我们与合作伙伴在创新行为上会逐渐形成默契(a57),能够减少沟通所占用的时间和成本a57创新行为默契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