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三种样态

作 者:

作者简介:
程仕波,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原文出处:
思想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意指大学生基于自身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获益而产生的正向性感受、体验和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样态丰富,其得以产生的条件各有不同,关联的主体千差万别,涉及的具体内容复杂多样。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产生的过程、阶段和状态的角度看,可以将其分为思想认同带来的欣悦感、实践运用带来的效能感、成功收获带来的满足感。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21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20)10-0048-05

       当前,学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呈现样态的研究较少,主要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横向结构要素的角度进行阐释,缺少从获得感纵向生成过程的视角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汲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过程主要包含“学”“用”和“得”3个环节,获得感在不同阶段所产生的样态是各异的,它们分别呈现为思想认同带来的欣悦感、实践运用带来的效能感、成功收获带来的满足感。总体而言,三者递进发展并互依互存,共同呈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大致样态。

       一、基础样态:思想认同带来的欣悦感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感性认识、情感认可、理性思考等认识和体验形式而产生的感受、体验和评价,我们称之为思想认同带来的欣悦感。该种样态的获得感得以产生的获得内容主要是从教育者那里直接获取的,尚未得到大学生自身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和确证,而大多仅是接受大学生自身经验的对比、逻辑的考量和情感的映现。

       认同具有不同的结构层次,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样态,总体上遵循“自然认同——强化认同——理解认同”的逻辑进路,“自然认同、强化认同和理解认同在思维演变过程中的递进与链接,用不同的视角诠释着认同的类别要求和层次向度”。[1]61强化认同在上述3种认同样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我们应特别重视通过教育的手段来强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态、多维度、多层次的认同。马克思指出,“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2]174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文化社会化等使命,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使其产生政治认同、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从某种程度上说,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利益诱导”[1]77的过程,引导大学生对个体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等的关系形成正确认知,合理平衡对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追求。由此,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认同过程中产生的获得感,实质上是指大学生因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能给其带来益处而产生的一种积极感受、体验和评价。

       有学者在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时提出合理性认同和道义性认同的概念,并认为,“前者着眼于核心价值观理论或观念本身,后者则着眼于其产生的实际社会效果,两者的关键差别在于是侧重其合理性还是侧重其公正性。”[3]本文的认同既包含合理性认同,也包含道义性认同(间接地感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大学生主要是通过认知手段来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认同和道义性认同。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合理性认同主要是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合理性和实践合理性的认可、接纳和自觉践行的心理。理论合理性的考量标准主要包括科学性和逻辑性,即是否揭示思想、政治和道德等素质的生成规律、内部是否逻辑自洽。实践合理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否可行,它主要关涉的是现实操作性,与理论合理性所要考量的指标要素是不同的,“可行”“有用”“利益”等是其主要考虑的因素。“道义性认同和合理性认同在社会常态时期和在社会变革时期的情形有很大的差异,但道义性认同始终都更重要。”[3]为此,教育者还应将思想政治教育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效益进行广泛宣传推介,让大学生真切感知到它的价值、意义,这对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道义认同有着重要意义。“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遭到反驳的。”[4]148教育内容的科学性、真理性固然是大学生所关注的重要内容,但教育内容所能给大学生带来的利益、效用同样是大学生关注的内容。让大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蕴含的效用和价值是推动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驱动力,这是我们应该重视的。我们应努力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震撼一瞬间、激动一阵子,而且能够铭记一辈子、影响一辈子”[5]19,使教育内容成为大学生内心深处的思想记忆,成为融入大学生血液中的文化基因。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认同过程是一个“学”“懂”“通”和“信”的过程,即由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学、真懂和真信后产生的认可、欣喜和欢悦的过程。真学是前提,真懂是关键,真信是目的,三者缺一不可,辩证统一,其关涉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态度、认知、情感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认同包括3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在认知上理解、弄懂和信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领悟到其中的思想之美、真理之美,进而产生认可和赞成,这是理性层面的认同。二是大学生在情感上接受、接纳和认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带着真情实感来学习的,而不是带着偏见、抵触和抱怨来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和共通感,这是情感层面的认同。三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的认可,换句话说,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所能给他们带来益处的肯定和接受,这主要是价值层面的认同。

       大学生在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一是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这里的获得感主要通过如认识、理解、回忆等逻辑思维活动而获得,是在认识活动中获取的,而不是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的。此外,还受大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并不是否认获得感得以产生的内容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而主要是从获取方式的视角来谈它的主观性。二是具有不牢靠性。大学生自身的需要未能接受实践的检验,由此,就可能存在着虚假需要的情况,而影响到获得感的产生。同时,大学生自身的实际获益没有触碰到现实生活,就可能存在“真的获益而未被发觉”“没有的获益却被幻想出来”的窘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主观上认识是一回事,而现实又是另一回事。为了更好地深化对获得感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懂”“信”的认识层面,而是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即不仅要主动认识主客观世界,还要积极地改造主客观世界,在实践中产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二、发展样态:实践运用带来的效能感

       大学生在实践运用过程中产生的获得感是另一种样态,其意指大学生在将主观内容作用于客观世界、将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实践过程中寻找、确信自我力量和才能所产生的效能感。质而言之,就是大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学以致用”后产生的获得感。“实践既是物质与精神互相转化的桥梁,又是检验物质与精神互相转化的正确程度的客观尺度。”[6]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过程是主观见诸客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头脑中的主观认知、感性认识和情感取向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和确证。此外,由于实践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生成的发展过程,其又会给实践主体带来新的认识动力和学习激情,增添新的认知内容和思想素材。为此,实践这一环节、步骤、过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