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承认的斗争”:当代青年社交媒体的自我展演现象

作 者:

作者简介:
袁晓川(1980- ),女,陕西岐山人,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媒介社会性与新媒体传播;徐冠群(1998- ),女,山东潍坊人,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与媒介文化研究。山东 济南 250100

原文出处: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内容提要:

社交媒体的开放性、社交性使其成为理想化的戈夫曼的“社会大舞台”,人们在舞台上尽情地表现自我,以实现心理、物质、社交等维度的需求。在社交媒体时代,作为内容生产和消费主力的青年之“自我展演”成为社会化网络中的主要构成内容,这一行为的背后有复杂的社会因素与个人因素的冲突与斗争。通过调查发现,青年的自我展演动机与纯粹的“自恋主义文化”批判发生分歧,展演的行为被简单地妖魔化。事实上,青年的“自我展演”有着更加复杂与多元的动机,对于“自恋一代”的恐惧心理也应该得到改变。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21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303(2020)03-0054-10

       青年群体正处在一个虚拟现实交融、文化极速变化的时代。青年群体与自我、社会和文化的关系在新的技术环境下不断被重塑,其对于社交网络的接受与包容度也位于时代前列。因此,青年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交媒体使用的主力军。

       在诸多社会媒体使用动机中,“展示自我”成为最受关注的研究重点之一。由于自我的披露与展示涉及社会背景、个人心理、文化观念与媒介影响,因此“自我展演”也就成为链接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与新闻传播学等各领域的“桥梁”,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自我展演(self-display)又称自我呈现,由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提出。该概念借助戏剧学的要素,强调了人们在社会情境中所扮演的角色、所遵循的规范与所要达成的目的。自我展演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后台”部分,在这里活动着基于“本我与自我”的“原始的自己”;另一个是“前台”部分,在这里活动着基于“自我与超我”的“向往的终极的自己”,自己真实的身份、情感与态度被修饰加工以满足自我的表演欲望。

       在面对面的社会交流中,前台与后台的自我身份总是会发生冲突,影响自我展演的行为。随着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基础的“虚拟空间”成为人们进行自我展演的主要舞台。由于“中介”的介入,通过电子媒介进行的自我展演提高了人们对于自我展示行为的控制力。[1]面对社交媒体对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的重塑,不同学者在社交媒体对个人自我展演行为的影响上产生了分歧。有些学者认为,由于社交媒体强化了现实人际关系的链接,人们无法再随心所欲地进行自我展演[2]。而有些学者认为,真实人际关系的网络化并不会影响自我展演的心理与效果,社交平台只不过是拓展了展演的舞台,使得人们能够将现实中的理想化自我与网络中的理想化自我连接起来[3]。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自我展演突破了单纯的表演范畴,成为一种自己主动提供有关自己生活、态度等方面内容的行为倾向。因此,为了方便研究,笔者将“自我展演”定义为主动地向他人披露有关自己情感、意见、态度、生活和趋向的行为,旨在满足自己的生理与心理需要,它以“自我”为出发点,是有关个人信息与特征的披露。

       目前,国内有关青年群体在社交媒体中自我展演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大多数研究则集中在“网晒成瘾”“身体焦虑”“自恋文化”等精神分析层面。

       从“网晒成瘾”的维度来看,社交媒体中的青年人不顾时间场合,疯狂地将自己拍得的照片和视频上传到公共空间,以获得满足感与快感。[4]这种网晒成瘾与其他的物理性成瘾不同,人们把展示自我看作是积极的生产行为而非消极被动的接受行为,他们通过打造有关自我的“完美的映像”,从而迷失在真实自我与幻想自我之中。[5]

       从“身体焦虑”的维度看,青年群体在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展演更多的是作为社会比较的一部分,这种社会比较会导致身体焦虑。当人们看到社交平台上“完美的他人”时,就会产生厌恶自己与焦虑的心理。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自尊受到打压,主体性也随之减弱,因此想要通过修饰的自我展演去找回自尊、缓解焦虑。[6]人们渴望通过他人的赞美去获取支持并提升自尊,“声望效应”能够帮助人们形成自我认同与自我满足。[7]因此,自我展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身体焦虑的产生,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着身体焦虑。

       从“自恋文化”维度看,社交媒体时代最突出的文化现象即为“自恋文化”。人们将太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从而模糊了自我与他人、现实与虚幻的界限。[8]社会媒体提供了一个个性化平台,每个人都可以以自我为中心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通过自我展演,个人能够不费力气地打造自己想要的“角色形象”。但是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媒体平台很容易使人产生中心极端化倾向,从而滑向“自恋主义”的深渊。[9]从“自恋文化”的视角出发,青年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展演只不过是依靠别人获得自尊与自我认同。[10]

       总体来说,已有的研究持有一种法兰克福式的悲观态度,仿佛青年在社交媒体中的展演是一种“自取灭亡”“走向堕落”的行为。在相关的话语中,青年群体缺乏自主性与能动性,他们爱慕虚荣,沉溺于幻想,从而成为“社交媒体深度中毒患者”和“无可救药的自恋的一代”。但是,另一方面,除了通过自拍直接展示自己的身体部位,展示美食、旅行等美好体验的自我展演形式外,青年一代还借助政治内容、文化内容等展演自己的身份特征与观念态度。因此,不应再从传统的单一角度和悲观主义出发理解青年在社交媒体中的展演。

       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中的半结构访谈,旨在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了解达成对于青年群体在社交媒体中自我展演现象的具体认识。2019年7-10月,完成了对23位参与者的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了录音与整理,每人的访谈时长集中于20-45分钟。本次研究参与者中,年龄最小的为15岁(2004年生),最大的为35岁(1984年生),平均年龄26岁;男性9人,女性14人。为了整理资料和行文方便,本文对访谈对象进行了编码。表1是访谈对象的编码分类表,主要用于呈现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