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孩子5岁,明年上小学。小区同龄的孩子已经认识不少字,我很困惑,到底要不要提前教孩子认字呢? A前几天,也有朋友问我同样的问题,我以为,可以认,但不要为了认而认,机械地认。回顾教过的历届一年级,发现提前认字对孩子来说好处不少。 从语文课本的学习来看,汉字是低段学习的重点。每一课都有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提前认识一些,学习起来肯定会稍显轻松,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就心理发展而言,有些汉字基础,会提升成就感,减少挫败感,更容易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从阅读兴趣出发,提前认字能减少障碍,促进阅读的流畅,加快阅读的速度。观察发现,认字多的孩子,其阅读的开启往往相对较早,阅读的量也会更大。早认字,早阅读,多阅读,已是不争的事实。 于是,很多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买回识字卡片一大堆,制订详细的识字计划,天天读,反复认。把识字变成一个硬性的任务,每天打卡式推进。这当中,不排除有些孩子从中受益。但这种机械、枯燥的认读,带来更多的结果是:孩子字没识得几个,反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怎么办呢?有没有轻松识字的好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时,要求认识的字往往按照由易到难、由独体到合体的规律来逐步推进。所以,过了这么多年,我也清楚地记得我上学时认的第一批字是:人、口、手、上、中、下。但女儿乐乐认识的第一个字却是较为复杂的“渝”。 为什么她最先认识的字会是较为复杂的“渝”? 原来,我们小区外道路两旁每天都停满了车,重庆本地的车居多,所以她看着每辆车上都有个一样的字,感到很好奇。当她指着车牌上的第一个字问:“妈妈,这是什么?” 我顺口答道:“这是渝。” “是我们平常吃的那个鱼吗?” 我笑了,说:“这是一个汉字,读‘yú’。它不是吃鱼的鱼,而是重庆的简称——渝。” 乐乐听了,似懂非懂地向前跑去。来到另一辆车前,一边指一边大声地说“渝”。说完,继续往前跑,继续指着大声喊“渝”。 就这样,一路跑,一路找,一路念,重复了十几遍,她把“渝”字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当她知道那个字念“yú”时,像发现新大陆似的非常兴奋,便不由自主地想分享,想念叨。不自觉的重复,让她对这个字加深了印象。于是,看似复杂的“渝”字,便成为她主动认识的第一个字了。 后来,借助生活,她认识了很多字。在广告牌上,在步行街,在饭店,在超市,看路标,拿菜单……都能激发她识字的兴趣,而且乐此不疲,越认越欢。 其实认字就像认人一样,一回生,二回熟,见的次数多了,就能根据整体印象自然识记了。 所以,不必将认字当作一个任务完成,就让孩子“玩中学”,在轻松、自由的生活实践中识字,从而感受学习的快乐与收获,这对孩子以后适应学校的学习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