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为什么要去上班?在家陪我好吗?” 当孩子问你这个问题,你该怎么回答? 不同的回答体现不一样的价值观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视频:一个孩子问:“妈妈,你为什么要去上班啊?”妈妈回答:“妈妈要赚钱才能给你买吃的、买玩的、供你读书啊。”孩子默默地低下了头:原来我让妈妈那么累。 另一个孩子问:“妈妈,你为什么要去上班呢?”这位妈妈回答:“因为妈妈要学习新的知识、结交新的朋友,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呀,就像你是学生,就要好好学习,要和朋友好好相处一样。” 两种不同的回答,背后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 诚然,对于很多父母来说:“拿起工作无法陪你,放下工作无法养你。”但是,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父母的回答,却如金科玉律般,影响孩子对于职业乃至人生的看法。 美国著名青少年学家阿黛尔·法伯曾说:“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当孩子问:“你为什么要上班”这个问题,体现的正是孩子对外界的思考,这个时候,父母的回答非常重要。 你的回答决定了孩子日后的格局 也许,刚开始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父母会觉得好笑。但是,不同的回答,孩子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世界。甚至,有些父母在听到这个问题后,会觉得孩子是在无理取闹,进而开始吼孩子:“我不上班,钱从哪里来,你的零食玩具从天上掉下来啊!”“我不上班,你吃什么?喝什么?你读的书、穿的衣服、住的房子、玩的玩具,都是花钱买的!我不上班,哪儿来的钱养你?” 不可否认,所有的父母,都想孩子能够理解自己,能懂得赚钱不易、生活不易,出发点是好的。但仔细想想,你的回答,孩子听了会是什么感受?孩子会直观地认为:上班就是为了赚钱!赚钱就是为了吃喝!甚至,在情感上受到震动的孩子,还会觉得爸妈之所以要上班,都是自己拖累的。如此,孩子以后再也不敢奢求父母的陪伴。 一个5岁的小女孩,哭着喊着不让爸妈去上班,妈妈劝她说:“妈妈要去赚钱,不然哪来的钱给你买糖?” 女孩听到后,哭得更厉害了,她把手里的糖扔了,哭着说:“我以后再也不吃糖了。” 这样的场景,让人心酸。在孩子的心中,这个问题,是孩子渴望拥有更多陪伴。如果爸妈不在家,不陪自己,孩子内心就缺乏安全感。 其实,你完全可以告诉孩子:“爸妈喜欢工作,工作能学到新奇的知识,给其他人带来快乐。”“爸妈上班不能陪你,但会一直想着你。” 这样的回答,虽然不能满足孩子陪伴的愿望,但会给孩子极大的安全感。并且,父母还可以传递给孩子积极的信号:既然工作这么快乐,孩子也会对未来的职业、对生活充满期待,并尽全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此,孩子在学习上,也会更加积极上进。 在《少年说》中,一个女孩,在天台上对妈妈喊话:“妈妈,你是不是没那么爱我了?为什么你可以跟陌生人讲那么多话,却不能跟我说说话?有一次我给你打电话,你电话忙音,等我终于打通时,你用很冷漠的语气问我什么事。你是不是没那么爱我了,如果是,你能不能再爱我一次?” 女孩的哭诉,让在场的观众,无不感动落泪。其实,父母起早贪黑,都是为了家庭能够过得更好,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条件。然而,有时候,父母的这种付出,却并不一定可以得到孩子的理解。因为孩子看到的是:父母眼里只有工作,根本就不爱我。在孩子眼里,父母是自己的全世界;对于孩子渴求陪伴的眼神,父母需要做的,不是置之不理,更不是冷眼相对,而是应该温柔地对孩子说:“妈妈虽然工作很忙,但你永远都是妈妈最爱的宝贝。” 不要把生活的负能量传递给孩子 网上有一个视频: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工作辛苦,会造成什么影响? 孩子的父母经常在女儿面前抱怨工作累,新来的领导是个变态,整天让他们加班,一想到加班,每天有这么多事情就头疼。有一天,女儿对妈妈说:“妈妈我今天可不可以不去上学,一想到我们要上那么多课,我就头疼。而且我们数学老师,特别喜欢布置作业,一想到这些我就想哭,要是可以不上学就好了,真是太讨厌上学了。” 妈妈非常生气,非常严厉地拒绝女儿说:“不可以!”对女儿大吼道:“你小小年纪就不想上学,还想逃课,我看你是欠打。” 接着女儿问妈妈:“为什么就允许爸爸妈妈讨厌上班,不允许我讨厌上学?” 工作中难免会受累,甚至是受气,把工作压力传递给孩子,只会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种下一颗毒瘤,让孩子对工作产生恐惧感,会让孩子觉得,工作仿佛就是洪水猛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甚至会加深孩子对学习拼搏的厌恶,影响孩子的未来。工作无论多累,都不要把生活的负能量,传递给孩子。 营造美好的童话让孩子用爱拥抱世界 曾看到过一个清洁工的故事: 一个冬日的早晨,天刚蒙蒙亮,一位妈妈准备出门上班。5岁的儿子,带着睡眼朦胧的眼神,哭着对妈妈说:“妈妈,你为什么每天都要那么早出去上班啊?”这位清洁工妈妈回答说:“你是不是每天去上幼儿园,都要走过一条长长的马路?如果马路上很脏,全部都是垃圾,你会开心吗?”孩子说:“不开心,妈妈说过,爱卫生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妈妈继续说:“所以啊,妈妈要早一点出门,把马路清理干净。这样啊,就能让小朋友们,每天走过那条马路时,都能开开心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