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冲突是具有破坏性还是具有建设性,取决于亲子冲突管理策略的运用。亲子冲突管理策略,指的是从冲突的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所使用的策略。管理策略强调过程性管理,力求把冲突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甚至消失于萌芽期。我们不提倡那种冲突发生后被动采取的“亡羊补牢”式的补救性措施。管理策略追求积极策略的使用和冲突的良性转化。 亲子冲突管理策略的基础:冰山隐喻 冰山隐喻是萨提亚(Virginia Satir)家庭治疗模式的核心理论之一。萨提亚把个体的生命比喻成一座冰山,露在水面以上被我们察觉到的部分约为整座冰山的十分之一,是人的外显行为,是表象;剩下十分之九隐藏在水面之下的难以察觉的部分,才是行为真正的动因。 萨提亚生命的冰山纵剖面图从上到下依次是:行为(表象)/应对方式/感受及对感受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越往下越能反映个体内心最本源的动机,它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 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对孩子的一些行为充满同情和理解。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是每一个个体遇到此类情况都会有的举动。亲子冲突管理策略的重心在于察觉孩子行为背后的需要,萨提亚冰山隐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内心世界。 冰山隐喻告诉我们,冲突的行为背后掩盖着孩子渴望被关注、被爱、被接纳、被理解、被认同的情感需要。如果我们能掌握孩子最基本的需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亲子冲突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管理亲子冲突策略的核心要素 传统专制型家教模式与孩子日益增长的自我价值实现意识逐渐不可调和,家庭逐渐过渡到亲子双方居平等地位的双向权威和多元主体时代。这是每个家庭都会遭遇的革命,革命成功的法宝就是赋权。赋权意味着给孩子释负减压,给他们更多的自我空间和个体时间。 笔者认为,所有的亲子冲突都产生于一种由于“固守自身原则”的需要而导致的僵化的价值观体系。因此,共情是管理亲子冲突策略的基础,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立场,角色置换,换位思考,不带评判地看到对方这样对待自己的隐衷。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所欲,亦要勿施于人”,不要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孩子。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建立健康弹性的评价体系,从根本上消融冲突产生的基础。 冲突行为的背后掩藏着亲子双方未被发现的情感需要。父母要学会恰当归因,探询孩子行为背后的需要。孩子有时不会直接告诉你,所以,父母要善于与孩子进行这场“看不见的沟通”并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 家庭是一个系统,参与的越多,对家庭的归属感就越强。许多时候,父母因各种原因缺席于家庭,成了“隐性父母”,使亲子关系遭到挑战。救赎亲子关系的关键就是参与孩子的成长,这比任何具体的教养方式和沟通技巧都重要。但要注意“三不”: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 管理亲子冲突应把握的指导原则 1.原谅是最好的办法 孩子不符合“常理”的“问题”既已发生,父母就不要纠缠不放。萨提亚曾说,“问题本身不是问题,怎样处理才是真正的问题。”父母对待“问题”的态度和解决亲子冲突的方式影响着亲子关系的和谐度。父母看待问题的重点应放在问题的解决方式上,应和孩子一道探询问题的解决办法。 2.建立起明晰的边界 系统理论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各自成为一个子系统。一个功能良好的家庭既能保证整个家庭系统的完整性,又能照顾到各个子系统的自主性,即各个子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协调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子系统之间就必须建立起明晰的边界,以促进个体的自由发展,避免边界不适当地僵化或模糊。亲子系统要尊重彼此的边界,要做到不过界、不扰界,保证彼此活动的独立自主性。 3.强化正面因素 强化正面因素隐含着弱化负面因素,发展亲子间积极向上的情感纽带联结,形成温暖、有力量的气场。让孩子感到被认可、被肯定、被支持,孩子会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自信心会增强,孩子自我评价的内核会更积极、乐观和自信。长大后会对他们交友、恋爱、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更积极的方面是成年后他们会沿袭父母对待和评价他们的方式,“代际传递”,影响下一代的教养方式。 隐喻,溯源于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修辞学》,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发展到Lakoff和Johnson兄弟把其看作一种思维方式,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普适性强,为解决亲子冲突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亲子沟通时,父母可以将自己的人生领悟、对孩子的期许和一些家庭规则综合到一起,投射到故事的主人公身上。给孩子带来激发因素,促其警醒,让其反思。父母把抽象的教育理论、空洞的说教转化成隐喻式交流,沟通便有了趣味性,教育也成了激发自我潜能的过程。因为故事是关于别人的,亲子之间获得了一个放松的观察者视角,从这个视角出发探索他们自己的问题。在这种情境下,亲子之间可以自由地开始向内心深处探寻,反省自我,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亲子冲突根源在于“爱”,产生冲突的直接原因在于“爱”的表达,解决亲子冲突的根本还是“爱”。“爱”是亲子冲突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落脚点。让“会爱”驻家,才能令冲突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