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20)05-0168-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鉴于“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1],因此党和国家日益重视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2]。“青年知识分子是当今先进社会生产力的核心和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形态中最有创造力和最富生机的重要群体”[3],“青年知识分子能否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关社会文明发展进步,事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和党执政基础的巩固”[4]。作为青年知识分子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育的主体,也是直接影响青年学生价值观的教育者,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深度访谈,深入剖析青年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形成、实践逻辑及主要影响因素等。 1 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构成,“关于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们党和政府政治思想工作的重心之一”[5]。习近平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6]197-198,“要把培养‘时代新人’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着眼点”[7]。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是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的主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意义重大,而融入的首要关键是在青年教师这一知识分子群体中形成话语认同和实践担当。 1.1 问题的提出 目前,学界围绕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实践的研究大致分为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三类。 首先,认识论即围绕高校教师群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展开研究。学界大都从对教师自身的作用、对学生的作用、对高校及对社会的作用角度进行阐述。对高校教师来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教书育人本职工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8]。对大学生来讲,“高校教师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会深刻地影响到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理解”[9]。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而言,高校青年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国家繁荣富强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需要[10]。 其次,方法论即高校教师群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研究者大多立足现实困境和挑战提出相对应的建议与措施。“青年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一个‘外—内—外’的动态、辩证、现实的发展过程”[11],要从认同的开启、认同的内化和认同的外化三个层面来强化高校青年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坚持理论教育和情感引导相结合、思想塑造和行为培育相结合、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12],以增强青年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针对生活与工作压力等现实因素对高校青年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的阻碍,要从关注利益诉求、优化培育环境[13]等方面入手,加强人文关怀,激发青年知识分子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 再次,实践论即主要对高校教师群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困境研究。青年知识分子自身的内生性困境和外部因素导致的认同及践行困境并存。从青年知识分子自身角度来看,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有待内化、终身学习理念有待形成[14]等因素有碍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从外部环境来看,“事业与生活的压力给高校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培育带来制约”[15]。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随着西方社会思潮的泛起和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介进行广泛传播,“某些高级知识分子包括青年教师,相比一般民众更容易受到影响,有的盲目崇尚西方价值观,甚至抵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6]。与此同时,改革攻坚的难度、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难以生活化[17]等因素也使高校青年教师面临认同困惑。 当前学界的研究虽然涉及多个领域和学科视角,但这些研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将认同与践行割裂的现象,少有将青年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做综合性、关联性的研究,更多的是进行认同或者践行的单一性研究。与此同时,在实践论层面,现有对认同与践行的影响因素的本质研究以阻碍因素为主,较少涉及有利于促进认同与践行的因素研究,也缺少对青年知识分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逻辑及内驱动力的研究。总之,现有研究呈现出碎片化、现象化的总体特征,需要有采用实证方法并深入青年教师群体内心世界的系统研究来打破目前的研究瓶颈。 1.2 研究设计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青年知识分子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探究青年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和认同程度、影响认同的机制,以及基于个体意识指导下的行为实践逻辑、实践动力及影响因素。基于研究目的和相关研究,本文将研究的青年知识分子界定为年龄在40岁以下,从事高校教学、科研、教辅、行政等工作的教师。通过目的性抽样,共选取20位访谈对象,其中男性12人,女性8人;专职行政人员6人,专职辅导员3人,从事教学工作老师11人(其中讲师6人、副教授2人、助理教授2人、教授1人);专业领域涉及社科学部、理学部、信息与工程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党委职能部门、行政部门;高校层次类型包括“双一流”院校、“211工程”院校以及北京市属本科院校,20位受访者中有“双一流”院校教师7人、“211工程”院校教师6人、北京市属本科院校7人。通过分析访谈文本,笔者对青年知识分子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