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体性治理的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舒宗礼(1980- ),男,湖北谷城人,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 武汉 430079)、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63),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青少年体育。

原文出处: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探究如何健全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对于消弭青少年体育在整个体育事业、教育事业中的落差,改革和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完善制度、巩固基础、培育组织、开展活动、深化改革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也还仍面临着区隔化、分散化和碎片化的瓶颈制约。依循整体性治理的学理逻辑,从跨政府部门整合、跨场域整合、跨公私领域整合的三维进路,实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治理功能的整合、治理层级的整合和治理深度的整合,为构建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相结合,家庭、学校、社区体育相结合,政府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共建共治共享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对策建议,致力于为青少年提供无缝隙的、整体性的体育公共服务。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21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0X(2020)08-0020-08

       修回日期:2020-07-15

       青少年体育在我国整个体育事业中居于战略性、基础性和全局性地位。在全国2.6亿6~19岁青少年中普及提高体育技能,大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能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基础。但现如今,我国青少年体育与整个体育事业、教育事业发展还不平衡、不协调,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环节。《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指出,“总体上看,青少年体育是整个体育事业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环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总体上看,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因此,消弭青少年体育在整个体育事业、教育事业中的落差,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青少年体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消弭落差,改革和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当以建立健全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主线,特别是要抓住体制机制改革这个关键。《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指出,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应以建立完善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主线,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体制机制[1]。2019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养显著提升,健康状况明显改善[2]。但是,在我国很多地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并未受到应有重视,存在较为突出的体制机制问题[3]。因此,构建适应青少年需求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有赖于统筹推进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将改革推向整体和纵深。

       构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政策体系、基础条件体系、组织体系、活动体系、多元主体结构体系和管理运作体系等6个领域[4-5]。要想解决系统性的问题,就需要整体性思维,着眼于整体性思考,进行整体的、跨界整合的顶层设计[6]。基于此,本研究在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依循整体性治理的学理逻辑,探究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整体性治理,对于消弭青少年体育在整个体育事业、教育事业中的落差,改革和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在完善制度、巩固基础、培育组织、开展活动、深化改革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发展道路,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一,坚持制度先行,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我国已形成相对健全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纵深型法律法规体系,涉及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结合、业余训练竞赛等领域。青少年体育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得到确认,青少年体育工作已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成为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7],诸多法律法规就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明确要求,确定了目标、方向路径和关键环节,如:《体育法》《教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民健身条例》《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等。

       第二,坚持政府主导,基础建设稳步加强。多年来,我国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本原则为青少年提供体育公共服务,无论是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整体推进还是分要素建设,政府在其中都发挥着主导作用[3],尤其是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配置和青少年体育数据库建设方面。

       第三,坚持多措并举,组织培育力度逐渐加大。在国家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信息公开、声誉、奖励表彰、补助等多种政策工具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实体化改革上,抑或是枢纽型组织的培育上都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组成的青少年体育组织网络已经成型,在与政府、企业的竞争与合作中表现出一定的人才、信息、技术和体制优势,逐步发育成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主体。

       第四,坚持品牌引领,活动质量明显提升。品牌是质量的价值体现,是质量的内涵升华。打造青少年体育活动、体育赛事品牌是国家推进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内容。我国通过创设全国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青少年U系列赛事、校园足球、全国青年运动会等系列品牌,成为引领和推动青少年运动技能普及和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性工程,覆盖面广,影响力大,辐射效应明显。

       第五,坚持强本固基,学校体育改革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将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不断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教育。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大致走过以“一校一品”“体育、艺术2+1项目”为主要抓手,推动一大批学校体育教学特色多样化发展的“1.0时代”,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推进运动项目进校园,推进教育与体育的融合发展的“2.0时代”,目前进入“3.0时代”,本次改革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通过转变观念、做好保障条件建设和健全评价体系使改革落到实处、取得成绩[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