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治理中的“饭圈”青年:一个新的变量

作 者:
田丰 

作者简介:
田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导,研究方向为网络与青年、家庭与人口、社会治理与志愿服务。

原文出处: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内容提要:

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年代际人群成为社会治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参与群体,他们的社会组织模式、社会参与模式、社会行为规则和社会意识都将影响到社会治理的方式和路径。组织化的饭圈青年在当下的网络社会治理中尤为重要,因为当下网络社会治理过程中网络和青年不是相互孤立、互不影响的变量,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正视网络青年文化圈层,视其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参与模式,更需要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尊重虚拟空间里多元价值亚文化圈层的并存,关键是在平等前提下给予饭圈里的青年人更包容的发展空间,使之逐步树立与现实世界社会规范一致的行为规则,进而拉动饭圈青年人广泛参与到现实社会和网络空间的社会治理中来。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21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C91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19.004

       网络社会青年群体的特征和饭圈的形成

       青年人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从小就耳濡目染地与网络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故而在早期互联网生态中,迎合青年人喜好和符合青年人特点的内容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网络消费,还是网络文化,都出现了“得青年者得天下”的态势。围绕着青年人构建的互联网生态主要集中在泛娱乐领域,从最初的网络购物、网络追番、网络文学、二次元文化,到现在比较流行的网络直播短视频、网络游戏等都出现了比较典型的青年趣群化聚集,产生了各自的圈层文化。早期,这些领域和现实生活社会治理的连接性较弱,也较少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非娱乐领域,由于缺少与现实社会的连接,饭圈文化经历了一个“野蛮”生长的阶段。

       当互联网全面普及之后,人们走向线上线下融合式的社会参与时,饭圈不可避免地给社会治理带来一些冲突和矛盾,其原因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作为饭圈主力的青年人总体上仍处于人生的成长期和向成年人发展的过渡期,其社会化进程尚未完成,对社会事物的认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难免会带有一些偏离主流价值观的不成熟观点。

       第二,尽管虚拟空间和现实社会存在诸多交融之处,但在行为规则上仍然存有差异。而熟稔于虚拟空间饭圈规则的青年群体进入现实社会之后,有可能漠视这种行为规则差异而一意孤行,做出一些不被主流社会所认可的举动。

       第三,虚拟空间是允许个性鲜明的饭圈群体存在的,甚至只有个性鲜明的饭圈群体才能在网络中吸引到更多的关注者和路人粉,而现实社会虽然也会尊重人们的个性化选择,但同时也强调集体性和社会性,故此网络中张扬的个性群体在真实生活中能否被接受也是一个容易引发对立的因素。

       当然,即便没有互联网的存在,向成年人过渡中的青年人追求个性和规则意识不足同样会引发其与主流社会的对立,而互联网不过是起到一个放大镜的作用,让饭圈里青年人的特点更容易被观察到,这更像是一个青年传统特点在网络时代的呈现。然而,饭圈青年特有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参与模式却是以往时代所未曾出现的。

       影响饭圈青年社会组织和社会参与模式的是互联网去中心化的特性。互联网联通了世界,它传递的信息流既让青年人获得了广阔的国际视野,也让青年人潜移默化地习得了不同社会背景的多元文化和价值。同时,互联网去中心化和自主性强的特点,也让青年人产生了比较强烈的民主意识、平权意识和主体意识,特别是在网络中的青年自组织里,民主和平权是较为通行的议事规则,每一个参与其中的青年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不需要仰视他人。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民主意识、平权意识和主体意识与西方社会带有政治色彩的民主和自由不同,本身并没有普世价值观的意涵,而是由技术衍生出来的网络社会行为规则,是在虚拟空间中自我萌芽、发展、形成的元规则和潜意识。多元价值和平权意识又决定了青年人更可能扮演局部的积极参与者和广泛的议题对话者的角色。从局部的积极参与者角色扮演来看,青年人集中且活跃的领域多存在于与其价值观、兴趣、爱好相符的网络领域,并且其能够成为其间的“主角”。反之,在话题更为广泛的现实生活中,青年人更希望作为平等的对话者,他们对待一些“不平等”社会条件选择抵制和不配合。于是,主体意识让青年人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以及以独立意识和独立地位参与社会治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综合来看,网络时代青年人的社会位置比以往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变,饭圈青年能够成为虚拟空间的局部中心,且随着其活动的增加,不断地向现实生活领域拓展,关注的议题和领域也渐渐涉及社会治理的更多方面。在现实生活中,青年人仍然力图保持已经习得的多元价值和平权意识,这对成人社会的规则提出了比较大的挑战。他们更多的时候是扮演平等的对话者角色,而非遵从者角色,这也体现出青年人较强的主体意识。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青年人的主体意识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变革,特别是在虚拟空间规则和社会生活规则不完全一致的时候,网络和青年两者效用的叠加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饭圈青年的自组织及其引发的思考

       党的十九大提出,社会治理的基本格局在于共建共治共享,凸显了社会治理的公共性、多元性、跨界协商性和共生性(王名、董俊林,2018)。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就要求新时代的社会治理要培育社会力量和重视社会参与。新时代的社会治理是在新技术环境下的社会治理,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媒介、联络关系工具、沟通和协作桥梁必将发挥重要作用。长远来看,青年人势必会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年代际人群成为社会治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参与群体,他们的社会组织模式、社会参与模式、社会行为规则和社会意识都将影响到现实社会治理的方式和路径。

       一些学者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青年人作为网络原住民一代正在颠覆以往成年人主导的社会秩序(毛晓华,2010)。确实,新的社会组织方式和社会参与方式为饭圈青年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尤其是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青年人在虚拟空间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掌握了较多的话语权,饭圈作为虚拟社会的一部分是处于与现实社会脱嵌状态的。随着网络对社会各个年龄阶段人群渗透程度的不断加深,虚拟空间和现实社会的交互相融程度也不断提高,议程设置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交织。以往的饭圈议题正在试图不断地破圈、破次元壁,而主流社会的议程也开始左右着饭圈所讨论的话题。因而,本文所讨论的饭圈青年并不是互联网早期自发形成的、结构松散的网络趣缘群体,而是在特定的网络社会组织和社会参与模式下,形成的组织化的青年群体。组织化的饭圈青年在当下的网络社会治理中尤为重要,因为当下网络社会治理过程中网络和青年并不是相互孤立、互不影响的变量,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尤其是,从近期发生的一些案例来看,网络与青年两个变量有组织地结合在一起能够造成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社会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是影响未来网络社会治理格局的双刃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