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大陆”想象与英国南太平洋事业的发端

作 者:

作者简介:
褚书达,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全球史评论

内容提要:

欧洲的“南方大陆”假想缘起悠久,对近代早期欧洲国家的地理发现进程影响深远,同时期的英国则因兴趣的缺乏与知识的隔绝,将其视为虚幻可疑的存在。17世纪末以来,当这一地理假想已经在欧洲大陆衰落之时,英国探险家与私掠者的航海日志激发起公众对南太平洋的关注,他们在地图册、航海文集与历史地理志等出版物中热烈讨论“南方大陆”的地理位置、自然风貌与可利用性,在民族情绪中要求英国官方探索与殖民这块大陆。到18世纪中叶,南方大陆假想的理论体系日趋完备,它被谨慎地纳入海军部的决策轨迹中,在英国太平洋探索政策的关键成型期加强官方的特定关注,促成多次环球航行的发起,直至这一神话被詹姆斯·库克最终破除。在此过程中,“南方大陆”假想并非始终如一的静态观念,它是既有知识与现实需求互动的产物,同时借由出版物与人际网络,运作于民间与官方的交流对话之中。“南方大陆”假想作为英国域外期待的投射,深刻地影响了英国南太平洋事业的开启进程。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21 年 02 期

字号:

       “未知的南方大陆”(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是一个在西方绵延千余年的虚构地理概念,与其相关的假想在不同时刻对欧洲各国的航海事业产生持久影响,从而成为意义深远的神话(myth)。南方大陆假想与地理发现密切相关,航海家在追寻南方大陆的过程中探索远方的大洋,发现新的岛屿与陆地,而探索澳洲大陆东海岸、详细绘制南太平洋航海图的詹姆斯·库克远航往往被视为这一过程的最高潮。在传统研究中,以格林杜尔·威廉姆斯(Glyndwr Williams)与阿兰·弗罗斯特(Alan Frost)为代表的英帝国史与澳洲殖民史学者将18世纪的南方大陆假想视为驱动皇家海军进入太平洋的动因之一。①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对南太平洋长期缺乏关注,直至整体性的南方大陆狂热在欧洲陷入退潮期的17世纪末,这一地理假想才开始在英国引起议论。英国为何会在经验科学发展迅速的18世纪转变态度,再度接纳这一古老的想象?对远方的想象在何种程度上影响英国海外探索政策的调整?这必然涉及知识的传播与认知的变动。在国外学界关于南方大陆形象认知的研究中,其关注时段大多在古典时代至近代早期,英国视角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②国内研究则甚为缺漏,偶尔还会将“南方大陆”与“澳洲大陆”(Australia)混为一谈。

       在笔者看来,只有扩大考察对象的范围才能够更好地回答上述问题,这就需要在调用官方档案还原高层决策过程的同时,在地图集、航海文集及其他类型的出版物中分析英国公众如何看待与创造海外世界的形象,进而考察民间与官方之间的对话。从这一角度出发的探讨,有助于为18世纪以来欧洲国家与南太平洋的相遇,以及后者进入全球互动网络的历史议题提供新的审视。因此,本文尝试在结合当时代史料与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观念—实践”的互动视角下重新探讨这一议题。

       一 18世纪前英国对“南方大陆”知识的接受与理解

       “南方大陆”地理假想历史悠久。从古典时代以来,这一神话在欧洲经历了缘起到衰落的周期。它一度激起欧洲国家的海外探索欲望,但至18世纪前夕却已然式微。

       “南方大陆”形象最早来源于古典时代的“对跖点”(antipodes)概念,它依托古希腊哲学家的球体理论、带状气候理论及陆地四等分学说,一直延续到中世纪,与否认南半球存在陆地的天主教地理观分庭抗礼。塞维利亚的伊西多尔(Isidore of Seville)指出:“除了(欧亚非)三块大陆外,这个世界尚存第四部分,它位于大洋之外的极南之地,因其日照强烈、气候恶劣而不为我们所知。”③13世纪的大阿尔伯图斯(Albertus Magnus)对此抱有赞同态度。

       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后,欧洲航海家开始面对更为旷阔的世界,他们对远方知识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在这个新世界与旧知识并存的过渡时期,一批古老的地图以新的形式被绘制与印刷,那种认为在对跖点存在未知大陆的想法获得新生。④自此,“南方大陆”的地理形象在地图中首次形成。奥伦提乌斯·费纳乌斯(Oronteus Finaeus)率先在1531年世界地图的底部绘制了一块巨大的陆地,同时在旁边注释道:“此南方大陆在新近被发现,但是并未完全熟知。”⑤在经验地理知识缺乏时,半带推测的图绘就合情合理地填补空白。麦哲伦将火地岛视为托勒密南方大陆的一部分,稍后的制图师用各种方法将这个南方大陆延伸穿过塔斯马尼亚岛。⑥在皮埃尔·德塞利耶(Pierre Desceliers)的1550年世界地图与墨卡托的1569年世界地图中,“南方大陆”与马来群岛混为一体。尽管在细节上众说纷纭,地理学者们一般公认这块大陆“真实存在、只是尚未被发现”。

       随着与古老海外传说的合流,“南方大陆”逐渐被欧洲人视为遍布异兽、宝藏与香料的海外天堂。自墨卡托以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制图师将《马可·波罗行纪》提及的、位于巽他群岛附近的“罗迦克”(Lucach)视为“南方大陆”的一部分,指出那里美好、富饶且盛产黄金,但罕有外人抵达⑦;16世纪以后,学者们开始认为《旧约》所载的、为所罗门王修造耶路撒冷圣殿提供黄金的俄菲(Ophir)也位于浩瀚无垠的太平洋中。⑧“南方大陆”被赋予的瑰丽想象与美好期望引起欧洲航海家日益浓厚的兴趣。

       受此鼓舞,从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下半叶,西班牙与荷兰率先对南太平洋发起探索。由西班牙探险家梅达尼亚、吉罗斯与托雷斯在1567-1605年间发起的三次探索虽然发现了被视为“南方大陆边缘地带”的所罗门群岛与“圣灵南方之地”(La Austrialia del Espíritu Santo)新赫布里底群岛,但那里既没有香料植物也没有黄金白银,所发现的只有全身赤裸的野蛮人。西班牙王室对此失去信心,在18世纪70年代以前不再资助太平洋远航。⑨进入17世纪后,荷兰也对南太平洋产生兴趣,将其视为充满贸易机遇与珍贵矿藏的宝地。在威廉·杨松(Willem Janszoon)指挥的1605年远航中,荷兰船员一度登上澳洲海岸,结果有九人被来自食人部落的野蛮人杀死,其余人被迫无功而返撤回。⑩在1642年,由阿贝尔·塔斯曼指挥的“旨在发现南方大地”的远航,最终发现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与澳洲大陆西海岸。船员们发现陆地上一片荒芜,土著颇为原始,“看起来像日本人,无法用语言交流,根本不可能与之开展贸易”(11)。现实中的贫瘠与传说大陆的富饶形成鲜明对比,让荷兰人心灰意冷地中断了系统的考察探索,在17世纪的最后二十五年间,“南方大陆”仅以短小介绍的形式出现于荷兰的旅行文献之中。(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