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现金流量表

作 者:

作者简介:
马永义,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北京 101312

原文出处:
商业会计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F1011
分类名称:财务与会计导刊(实务版)
复印期号:2021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我国的上市公司是从1998年中报开始编制并披露现金流量表的,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相比较,我国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历史要短得多。尽管“现金为王”已经被业界广泛认可,但究竟该如何分析现金流量表,目前尚未达成共识,也不存在绝对权威的方法论,本文拟谈一下个人的认识与看法,与同行们共同交流。

      一、现金流量表总体架构和勾稽关系的简要剖析

      阅读和分析现金流量表时,需要把重心放在“流量”二字上,该表一方面描述了现金流量的路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现金流量的结果(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通过观察和分析现金流量的具体路径以及各路径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可以对企业现金流转的质量或含金量做出相应的判断。通过对现金流量结果的观察,就可以了解企业支付能力的相对变动趋势,并对企业应对未来各类市场变化能力的变动趋势做出相应的判断。

      为了便于对现金流量表的内在勾稽关系做出描述与分析,本文分别用①、②、③、④、⑤、⑥分别代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现金流量表内部存在如下两组勾稽关系:

      勾稽关系之一:④=⑥-⑤

      如果⑥-⑤≠④,则意味着该表的编制存在低级的技术性差错,当然此类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几乎很少会出现。此外,⑥和⑤分别与资产负债表的相关项目之间存在对应的勾稽关系,由于资产负债表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属时点性指标,其金额的真实性相对容易审计(核),这样就实现了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之间的相互牵制。

      勾稽关系之二:①+②+③=④

      如果①+②+③≠④,则意味着该表的编制存在低级的技术性差错,当然此类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同样几乎很少会出现。需要着重指出的是,①+②+③=④不一定绝对就是正确的,从技术层面而言,除了要求①+②+③=④之外,①、②、③本身的金额也必须是准确无误的,即①、②、③之间不得出现结构性差错。换言之,在①、②、③自身存在差错的情况下,即便①+②+③=④,现金流量表同样存在技术性差错。

      在阅读和分析现金流量表过程中,在①+②+③=④的情况下,仍然需要注意识别①、②、③自身金额的正确与否。一般说来,在实际工作中,报表编制者通常会存在虚增或粉饰①的动机或行动。如果①的金额远远高于利润表的净利润或者①与净利润的比值明显偏高,报表阅读者就需要提高警惕。在判断①是否被虚增或粉饰的过程中,注意了解“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或“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所实际对应的具体现金收付业务,往往有助于寻找“蛛丝马迹”。此外,如果企业在下一会计年度的年初即出现集中大额支付关联方各类应付款项的迹象,通常就存在粉饰上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的可能性。

      二、三大类活动现金净流量所体现出的经济含义剖析

      尽管实务中企业的货币资金处于企业管理层的统一调配之下,但现金流量表约定俗成地将企业的现金流量区分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大类别,且每一类别内部的流入金额和流出金额之间的差额,分别形成了这三大类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结合三大类现金流量的流入和流出具体项目所对应的交易事项的业务内涵,笔者对三大类现金净流量的六种结果所代表的经济含义分别梳理、提炼如下: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经济含义

      如果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呈现的是净流入状态,通常可能代表着产品(服务)销路比较好、市场占有率比较高,产品附加值比较高,商业信用利用得比较充分(意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可以无偿占用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无论属于上述哪种具体情况或者上述情况的不同组合,均代表的是积极的信号,即企业经营活动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较强。

      如果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利润表的净利润金额相比较,可以进一步判断出企业净利润的含金量。一般说来,该情形通常意味着企业在其所属行业的产业链条中具有较强的话语权。

      与此相对应,如果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呈现的是净流出状态,通常可能代表着产品(服务)销路比较差、市场占有率比较低,产品附加值比较低,商业信用利用得比较欠缺(意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被上、下游企业无偿占用资金)。无论属于上述哪种具体情况或者上述情况的不同组合,均代表的是消极的信号。当企业利润表体现出了净利润,但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净流出时,通常意味着企业销售政策较为激进,同时也意味着企业的货款回收可能不够理想,企业的客户集中度较高或受下游客户的制约较强,企业发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性也较大,与此同时,受制于会计核算规则的限定,以后期间发生信用损失的风险也较大。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的金额与净利润金额之间的比值过高,则需要设法判断该企业是否存在粉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行为,尤其需要通过报表附注或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索要更详细的资料,弄清楚“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所对应的金额较大的具体业务的相关情况,借此对该企业是否存在粉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行为做出理性判断。此外,如果某企业在下一会计年度的年初便集中大额支付应付关联方的款项,也有可能意味着该企业存在粉饰上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行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