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慢性病,还要管理好情绪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父母必读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1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儿童时期的健康是终身健康的基石,是全生命周期的重要阶段。当孩子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时,更容易产生情绪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导致情绪生病,表现为适应性差、遇事退缩、难以控制情绪等。所以,孩子患有慢性疾病,家长在关注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情绪,避免孩子出现情绪问题。

      身体患病之时,情绪问题浮现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意识、思维和情志等精神活动,与五脏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孩子的脏腑娇嫩,生长发育未完全,脏腑器官受情志影响较成人更大,容易出现情志疾患。

      孩子生病后,会因身体不适或疼痛而有惊恐、烦躁、焦虑等情绪。部分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心律失常等发作时,严重的呼吸困难可能让孩子有一种窒息感,部分孩子甚至会在发作后问家长自己是不是快死了。这类存在情绪异常的孩子,常表现为闷闷不乐、易激怒,甚至会在和同学交往时出现攻击性行为。情绪异常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孩子的饮食、睡眠,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过度保护,反而易加重孩子的焦虑情绪

      孩子生病后,家长出于内疚、担心等心理,往往对孩子照顾得非常周到,处处小心,甚至娇纵孩子,导致孩子过分依赖家长,越发胆小、自理能力差,或者变得霸道、任性、乱发脾气,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甚至故意捣乱。

      有的疾病导致孩子不能正常活动,如先天性心脏病,家长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有时候过于限制了孩子的活动,久而久之,孩子的内心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自己和周围的小朋友不一样,可能会变得内向,不爱或不善于与人交往,从而影响到孩子的社交行为。

      病程长,家长的焦虑情绪易传递

      如果孩子患的是难以根治或病程较长的慢性疾病,对家庭来说也是一种压力,家长的工作以及家庭生活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家长会经历震惊、悲痛、担忧、无助、茫然、抑郁、焦虑等情绪的变化,这些不良情绪和心理反应,会在日常生活中或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中无意间表现出来,势必会对孩子造成不利的影响。

      有一部分家长会表现出过分的焦虑和抑郁,常常把孩子的病情夸大,对孩子的生活过分干预,甚至限制其他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养。也有的家长则是忽视孩子的疾病,甚至抱怨孩子生病对自身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这些负面情绪的流露,势必会让孩子出现抑郁、自卑、自责的情绪,甚至对生活缺乏信心,陷入情绪低谷。

      家长首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首先,家长要调节好自己的不良情绪,《论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儿童社会化的起点,也是儿童身心发展重要的场所。所以家长要先做好自己情绪的调节和管理,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明显的暴怒、急躁、沮丧、焦虑、抑郁、忧心忡忡等情绪。

      其次,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的病情,及时了解孩子的病情发展及治疗情况,避免在孩子面前谈论病情,尽量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从容淡定,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无疑会给孩子传递一种积极、乐观、坚强、有战胜疾病的信心的正能量。

      如果家长不能自我进行不良情绪的调节,应该寻求帮助,比如可以通过和孩子的小病友们的父母交流解压,也可以向医生及心理医生咨询,以尽快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家庭和谐是不可或缺的,家庭成员需要共同面对孩子的病情,相互理解扶持,避免因为对病情的态度、认知的分歧,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病情的恢复,也有助于孩子情绪的调节,家长始终要用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感染孩子,给孩子传递战胜疾病的信心。

      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慢性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是个长期的过程,犹如打持久战,漫长的治疗过程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考验,也是种磨练。家长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关注孩子的病情外,还要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反应,尤其是消极反应,对孩子的情绪进行积极的疏导,并讲究策略方法,耐心细致,避免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的反应,同时在其他生活环节中注意有意地培养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

      ●用孩子能理解的词汇和方式与孩子沟通,减轻他因对疾病的恐惧而形成的心理压力。

      ●在孩子进行吃药、打针等治疗时,家长要配合医护人员将病情及治疗方式向孩子做些解释,通过讲故事或者利用故事中的主人公等方式鼓励孩子坚强、乐观。

      ●如果孩子的年龄比较小,在不影响医生检查、治疗的前提下,可以让他随身带着自己喜欢的玩具一起做治疗,这样能让孩子更容易配合治疗,而且有喜爱的玩具陪伴,也能缓解孩子的紧张、恐惧、不安。

      ●多用“你感觉怎么样?”“你怎么看?”这样的语句来替代“我觉得”“我认为”“你应该”这种让孩子感觉被动的语句。

      ●培养孩子多角度看问题、乐观积极解决问题的心理能力。

      家长如果简单、强势,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退缩和抑郁的表现,在遇到挫折时容易表现出退缩、畏难的反应。家长情绪乐观,孩子在面对陌生环境或遇到一些挫折时就会表现出更多的镇定,适应能力也更强。

      让孩子有事可做,有游戏可玩

      家长不能因为孩子生病而忽略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积极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穿、叠自己的衣服,独立吃饭、喝水,自己看图画书或者摆积木。

      ●鼓励孩子在不影响疾病治疗和康复的前提下多做些室内外活动。

      ●适当与同龄小朋友共同嬉戏。这不仅能让孩子放松心情,也可以增强体质,有助于病情恢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