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怒吼族父母吗? 怒吼多半是发生在这样的场景里:当你放弃休息的时间坐在书桌前陪他写作业,可是同样的错误又毫无意外地在孩子身上出现了:离网课开始还有不到半小时,孩子还没有刷牙、吃饭,穿着睡衣玩玩具,你催促了几次都没有反应;你看他好像是在学习网课,半天没有声音,于是忍不住偷偷去看了一眼,发现他果然抱着iPad,游戏界面都没来得及关。于是你怒不可遏地吼出了这样的话:“这道题说了多少遍,你到底在不在听”“不要磨蹭了,给我滚去刷牙,除了吃和玩你会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认定你正在对孩子吼叫,那一刻你在孩子的眼中多半是这个样子——怒发冲冠,气得几乎要爆炸,手臂疯狂地挥舞,似乎都要吃人了。 吼叫的作用机制 你如何看待怒吼? 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场景中,你选择了发火怒吼,多半是因为孩子没有达到你的期望,需要纠正他的行为。用怒吼这一方法来纠正孩子的行为,就意味着你秉持的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你认为孩子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当一个行为出现以后,如果我们多给一些积极的刺激,那么它就会更多重复,如果给予一些消极刺激,那么他们就会减少和消失。 当你冲孩子吼叫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对孩子进行惩罚,并且是比体罚更为残酷的心理惩罚。 吼叫是如何起作用的? 首先它激发的是孩子的羞耻感,不少家长在吼孩子的时候都会穷尽其词,想出各种各样的语言,试图勾出孩子的羞耻心,可是你有没有想过羞耻感会带来什么后果呢?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是‘老油条’了,批评了那么多次,他竟然一点面部表情都没有,所以我觉得他已经没有羞耻心了。”其实你错了,因为羞耻是人类一个非常隐蔽的情绪,当你的孩子正在体验羞耻感的时候,他会努力去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不让你感受到他正在体验羞耻。所以当你训斥孩子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他不为所动,实际上孩子可能会躲到房间里偷偷地哭。并且羞耻感会带来一种不好的体验。当你反复去指责与训斥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是差的、不好的,会让孩子丧失内在向善的动机。 其次,我们会通过怒吼来控制孩子的罪恶感,父母亲最常对孩子说的就是:“你看我们什么都替你做好了,为了你牺牲了那么多”,甚至有些妈妈说:“我为了养你,连事业都放弃了,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这种强烈的罪恶感迫使孩子要为父母的发火负上责任。在这种罪恶感之下,孩子如果没有达到父母的预期,就会有一种无力感。 我们利用的是孩子的恐惧感,他们害怕爸爸妈妈发火,因为在那一刻,他们会有种被抛弃的感觉。当你把孩子一顿训斥以后,第二天他还会开开心心地待在你身边,非常亲热地喊爸爸妈妈。家长洋洋自得地说:“亲生的果然不一样,随便打随便骂,打不走骂不跑。”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孩子的不安和恐惧并不是你肆意发泄情绪的借口。 我们通过羞耻感、罪恶感、恐惧感牢牢控制了孩子,觉得获得了一些暂时、正面的回报,可是这些短暂的回报却埋下了深深的隐患,你企图通过心理控制来阻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从长远来看其实根本是无效的。 怒吼的影响 ★对学业的影响 我们期待每一次怒吼都能让孩子更努力地去学习,可实际上却会南辕北辙。曾经有家长谈到,她在辅导功课时也不想发火,可是觉得孩子实在太笨了,根本忍不住。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如果你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也发现了他们好像什么也记不住,不妨想一想造成孩子什么也记不住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呢? 在压力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回路和传递介质会受到严重的干扰,杏仁核会在压力的过度刺激下代谢过剩,所有的信息都将无法通过感觉器官进入到大脑的记忆连接和存储区域。所以当孩子承受压力时,杏仁核就会高速地分泌肾上腺素,这个时候他也完全失去了理性思考的能力,信息就没有办法进入记忆连接和存储区域。 ★怒吼中被忽视核心 孩子承受了惩罚,就不会对问题的本质负责任,而爸爸妈妈似乎也忽略了孩子出现偏差行为背后的原因。很多家长经常说:“我的孩子不笨、很聪明,他考试成绩不佳,都是源于粗心”,实际上我很想说粗心不该背这个锅,因为粗心很可能是因为孩子的学习习惯出现了问题。我见过不少很粗心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基本上是相当混乱的。其实每个孩子家长跟我说粗心的时候,我都能捕捉到他说这句话背后的骄傲:“我的孩子很聪明的,智力上没问题的,他只不过是粗心。”一旦忽视了问题背后的原因,就会发现你仅仅在纠正孩子行为的表面,同样的错误依旧会再次出现。 ★内部动机遭破坏 回到孩子上学的第一天,你告诉他现在是一名小学生了,要去学校认识新老师、新同学时,我想他多半是兴奋的。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的这种内部动机被破坏了呢?当你对孩子考好给予奖励、考差给予惩罚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树立一个外部动机。孩子被外在动机驱使着,依靠外在的调节,缺乏内在的动机,这时候就需要你不停督促他。我们期待的是孩子由内生发出一种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这靠怒吼是不可能达到的,反而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会让孩子的自律受到限制 你的潜意识里认为一个孩子必须靠他人的管教才能遵守规定,但实际你的包办会让他失去锻炼的机会,自律也是如此。我们总觉得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之间会决然地选择游戏,那是因为你没有给予他足够的机会去判断此刻究竟是先学习还是先游戏,孩子是需要去平衡和抉择的。当你剥夺了选择权,他就不可能自律,所有的自律都是一种能力,是需要锻炼的。所以请放手给孩子选择的空间和时间,因为这是培养自立能力最好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