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512.4;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20)05-0100-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各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俄国各部门也发生着深刻变革。不仅经济上获得巨大成就,社会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俄国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同时交通和通讯设施也迅速发展,这些都是俄国城市从传统封闭落后的城市向现代化城市转变的标志。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俄国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俄国社会史中此进程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阐述这个时期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及其影响,笔者从俄国城市基础设施兴起原因入手,着重从交通和通讯设施、给排水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力求全面揭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一、俄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动因 18-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已远落后于西欧国家,城市化进程缓慢、工业革命滞后、城市危机加剧。1861年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俄国各领域现代化快速展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绩巨大,但仍有诸多不足。即便如此,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俄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促进俄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因素诸多,因篇幅有限笔者不能一一叙述,只能择其重点进行分析,其中俄国工商业飞速发展、交通运输系统革新和城市自治机构诞生影响最大,将是我们探讨的重点。 (一)工商业发展:城市规模扩大的动力 19世纪下半期俄国开始工业革命进程,在此过程中俄国工商业飞速发展,1861-1900年石煤开采数量增长52倍,采油量增长超600倍,[1]8铸铁产量增长8.5倍[2]8。工业发展后城市运输业快速发展、工厂林立、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因此俄国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此外,工商业发展也促进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以下诺夫哥罗德码头为例,19世纪下诺夫哥罗德展销会商品交易量占国内贸易总量的12%-17%[3]91-93,展销会的货物价值占全俄展销会产品价值的50%,[3]10519世纪90年代该展销会年交易额约为19亿卢布[4]73-74。1905年和1913年下诺夫哥罗德码头的货运量分别为0.94亿普特和1.4亿普特[5]132,下诺夫哥罗德展销会直接带动下诺夫哥罗德码头经济发展,下诺夫哥罗德码头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不但码头的各项设施不断更新,市内各项基础设施也迅速发展。20世纪初乌拉尔工业区贸易最发达地区为叶卡捷琳堡省,1900年该地区共有866家商业机构,流动资金数量达2800万卢布,奥伦堡、彼尔姆和乌法省商业机构和流动资金数量分别为1068家和2360万卢布、877家和1900万卢布、795家和1650万卢布。[6]208因此,工商业发展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因俄国工商业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也快速增加,19世纪60年代人口超10万人的大城市仅3个[7]24,19世纪90年代有14个[7]58,20世纪初有29个[8]60。因此,城市工商业发展是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的动力,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基础。 (二)交通运输发展对城市规模扩大的促进作用 交通运输是促进城市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俄国很多城市兴起源于交通运输因素。如伏尔加河流域的阿斯特拉罕、下诺夫哥罗德、雷宾斯克、喀山等城市兴起就源于伏尔加河流域。19世纪下半期铁路大规模修建后,不断涌现出诸多新型城市,原有城市规模因铁路运营也进一步扩大。以莫斯科为例,莫斯科所傍莫斯科河是奥卡河支流,借此可加强莫斯科与东部地区的联系,莫斯科通过莫斯科河和奥卡河可达梁赞和伏尔加河流域,还可与顿河流域相通,借助顿河可以通往亚述海和黑海流域。因此,莫斯科成为联系西欧、高加索地区、南俄、北部和西伯利亚地区的交通枢纽。从19世纪下半期起,中部工业区运输以铁路为主,俄国铁路建设以莫斯科为中心,莫斯科为俄国铁路网络枢纽,长度为8000公里的18条铁路汇聚莫斯科,交通非常便利。[9]137城市规模扩大后对基础设施的配备要求度迅速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铁路改变了俄国的城市结构,铁路沿线的火车站点迅速成为城市的重要景观,火车站周围商店、饭店和报亭众多,同时也是货物集散地和文化交流中心。铁路修建后,俄国城市经济迅速发展,车站周围的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因此,交通运输方式变革不但促进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工作也有所改善。 (三)城市自治机构在俄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在俄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自治机关具有重要作用。在俄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城市自治机关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其成立和相关活动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俄国城市市政基础薄弱,在大改革浪潮中不仅要受到俄国专制制度的束缚,还要应对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城市自治机关正是在这种相对孤立的环境下持续开展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资金还是组织形式,城市自治机关能够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的资源和资金支持有限,其自身工作能力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开展的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城市自治机关是大改革中城市自治改革的产物。俄国政府进行城市自治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促使城市适应因工业发展所产生的诸多复杂职能,而由此建立起来的城市自治体系也确实在城市经济事务中发挥领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这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主要城市体现最为明显。城市自治机关借鉴西欧主要城市发展历程,对城市现代化做出相应规划,且通过城市经济提升,改进各种财政措施,成功获取必要资金,使之目的最终得以实现。在城市自治机关的倡导下,各城市才得以开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繁荣和市民生活改善的基础。城市自治机关最重要的权利是财政独立性。税收是城市预算的重要来源,其中最主要的是不动产估价税和各类工商业税。但这些经费很低,不能完全弥补城市支出,整体上特殊收入一般为城市总收入的1/3。如1892年各城市特殊收入占城市收入比重分别为:敖德萨41%、莫斯科43.5%、哈里科夫46%、雅罗斯拉夫尔49%、卡卢加66.4%、库尔斯克76.9%、基什涅夫84%。[10]51俄国城市收入明显低于西欧国家。1892年欧俄地区625座城市总收入超过6223万卢布,其中73%来自45座主要城市,而有6座城市收入超100万卢布,其中莫斯科为1120万卢布、圣彼得堡为1030万卢布、敖德萨为330万卢布、里加为240万卢布、基什涅夫为160万卢布、基辅为140万卢布,总计3020万卢布,占总预算的48.5%。即便如此,俄国城市预算资金依旧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1890年仅巴黎的城市预算就超过俄国所有城市预算的2倍。[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