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精神与做人尊严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习胜(1965- ),男,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 芜湖 241002)。

原文出处:
高校辅导员学刊

内容提要:

劳动之所以“创造了人本身”,是因为人在劳动中获得了超越其动物本能的精神性存在。劳动具有条件性和历史性,当劳动由生存的手段转化为生活的目的时,劳动精神便在其中逻辑地生成。劳动创造了生活,劳动也成就了人生。弘扬劳动精神,不仅在于创造更加富足的物质生活,也在于创造更加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在于在人之为人的根本意义上有力地维护做人的尊严。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21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37(2020)05-0012-06

       DOI:10.13585/j.cnki.gxfdyxk.2020.05.003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这是继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之后,党和国家对学校劳动教育工作的再强化,是对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和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等系列会议讲话精神的再落实。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弘扬劳动精神的系列讲话,深刻领会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意见”,是切实而有效地开展这项实践教育活动的必要前提。同时,我们也应该自觉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方位,面向我国社会决胜全面小康的特殊历史时期,充分理解党和国家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要求的深层意涵,剖析弘扬劳动精神与提升人生价值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培养教育对象的劳动技能与劳动品格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揭示弘扬劳动精神之于维护人的尊严的特殊意义。

       一、劳动的特殊性与人的精神性存在

       劳动对于做人的尊严而言,为什么具有密切的关联?恩格斯在其《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的开篇中就指出:“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但是劳动的作用还远不止于此。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1]988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因为劳动创造了人赖以生存的财富,而且在劳动中人实现了对其动物本能的超越,成就了人之为人的精神性跃迁。这种人之为人的精神性跃迁与劳动活动的特殊性是分不开的。

       (一)劳动是按照劳动主体的意志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劳动”不是自然界的固有物,不能从自然界中自动地分化出来。劳动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人的目的就是劳动的目的。因为人的目的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得人的劳动活动具有其他动物的活动所不可能拥有的特殊性。

       首先,人在劳动中能够改造劳动的对象,自主地扩展劳动的范围。劳动是一项相互生成性的活动,劳动不仅是物作用于人,人也作用于物,而“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差别的又是劳动。”[2]559动物只能面对着“自然”呈现给它们的那种天然状况开展活动,而人在劳动中却能够依据人的意志改造劳动对象,使之按照人的要求而存在。因此,人所面对的劳动对象不再局限于其天然的状态,而是被人改造了的“人化”状态。正是因为人能够改造劳动对象,劳动对象也能够被人所创造,所以,人的劳动对象并不局限于自然界,还包括劳动创造的产物,甚至包括了人的自身,这就大大扩展了劳动所能作用的范围。

       其次,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制造、改善和使用劳动工具。某些高等动物也能够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因此,依据能否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这个“质”的标准,并不能将人的劳动与动物的活动区分开来。但是,在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的“量”的标准上,即依据对工具的加工和改进的程度,我们却并不难以将人的劳动与动物的活动区分开来。因为,人能够在其制造的劳动工具的基础上不断地加工、改进和完善,使得其劳动工具越来越先进、越来越适合于改造劳动对象。

       其三,人在改造劳动对象和改进劳动工具的基础上,不断地改变着劳动的方式。人的劳动不仅有简单的和复杂的体力劳动方式,还在体力劳动之外形成了专门的脑力劳动方式,随着劳动工具的进步,人的劳动方式也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人通过脑力劳动的创造,不仅加快改造了劳动对象,也建构了越来越丰富的与身外的物质世界相对应的世界,即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承载了人的全部的生存、生活和生命的意义追求。

       其四,人在劳动中不仅改造了劳动的客体,也在改造了劳动的主体,即人在劳动中改造了人自身。人在劳动中不仅积累了自己的成功经验,吸取了自己的失败教训,也在劳动中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通过经验和教训的积累而改善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不断产生新的思想,解决新的问题,通过思想的世代传承使得后世的个体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而不必像动物进化那样,现实中的个体仅仅是其前世个体的生命复制,每个个体只是其类存在的纯粹的量的更换,而不是质的跃迁。

       不难发现,劳动对人的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并不体现在人在劳动中有什么超常的体力或特殊的本能。相反,在体力和本能方面人并不具有什么优势,所谓论力气人比不上野牛和大象,论奔跑人比不上羚羊和斑马,论攀登人比不上猿猴……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在劳动这种特殊的活动中发展了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人之为人的特殊本质,同时,又通过劳动活动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实现其作为主体的自由意志,展现了人之为人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对此,马克思曾有非常精彩的赞美:“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就已经在自己的头脑里把它建成了。”[3]202

       有人说劳动是人的目的性和创造性的统一。这种说法并没有精确地揭示问题的实质。动物的活动也有目的性,动物之所以不能脱变为万物之灵,是因为动物不具有人那样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正是凭借其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在劳动中主动探索、积累经验、修正思想,从而能够累进式地向前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说道:动物虽然也有自己的历史,却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被创造出来的,“相反地,人离开狭义的动物越远,就越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4]274因此,劳动不仅是人的目的性活动,更是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劳动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指向的是人所构想的美好世界,这个世界既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这种超越性指向未来,成为人所向往和努力的目标。这种思想的创造和心灵的向往才是构成人本质地区别于动物的生存方式,即人的精神性存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