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于技术创新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可以通过向发达国家引进或购买技术,促进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获得推动自身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条件(李小平,2007;吴延兵,2008;唐末兵等,2014)。对于对外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即“做和买”(make-or-buy)的关系,有两种比较典型的理论假说。一种是替代关系假说,另一种是互补关系假说。从既有的跨国实证文献看,两种理论假说尚未得到一致的证据支撑。Lee(1996)利用韩国制造业样本,发现对外技术引进和自主R & D之间的替代关系。但是,其他基于发展中国家或小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证研究,均揭示了二者之间的互补关系。代表性文献有Deolaliker & Evenson(1989)、Katrak(1990)等针对印度、Katz(1973)针对巴西、Centano(1987)针对阿根廷、Braga & Willmore(1991)针对秘鲁、Chang & Robin(2006)针对中国台湾、Veugelers & Cassiman(1999)和Cassiman & Veugelers(2006)针对比利时等的研究。 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积极实施鼓励对外技术引进策略的重要价值。2006年,商务部等十部门就联合发布了《科技兴贸十一五规划》和《关于鼓励技术引进和创新,促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若干意见》,以全面鼓励和支持引进先进技术,从整体层面促进产业技术进步,促进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然而,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Edmund Phelps在2018年接受《金融时报》电话采访时指出,对国外技术转移的过度依赖,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中国的现实背景,研究文献并未得到一致发现。孙文杰和沈坤荣(2007)、孙建等(2009)、刘重力和黄平川(2011)、刘小鲁(2011)、Zhang(2012)等,从不同角度和渠道得到了对外技术引进对中国自主创新的互补作用。然而,李正卫等(2010)、肖利平和谢丹阳(2016)、汤萱(2017)、Yu et al.(2019)等则发现中国情景下对外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之间的替代关系、不相关性或更复杂关系。 与既有文献相比,本文可能具有的贡献体现在:第一,国内相关研究存在较突出的滞后性,主要原因是缺乏来自微观层面的细致且深入的经验证据,导致中国背景下对外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活动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不一致。本文基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创新调查数据库的独特性大样本微观企业信息,辨析对外技术引进对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及其实现机制。本文的经验发现表明,对外技术引进行为对本土企业自主创新产生的滞后性和差异性的促进效应,为该领域的研究增添了重要的微观经验证据。第二,将技术吸收能力理论和ABBGH(2005)的行业市场竞争结构创新行为理论融合在一个框架内,揭示出在中国多数为LL型竞争结构特征的产业内,对外技术引进只对处于创新差距中等分布状态的企业自主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对处于其他创新差距分布状态企业未产生影响,说明了中国对外技术引进政策的局限性。第三,基于Cohen & Levinthal(1989)开创的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理论,不同层次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存在异质性,必然造成企业对外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因果识别难度增加。本文基于中国政府出台的进口技术鼓励政策以及经过多轮调整后的相关具体目录,尝试设计微观层面对外技术引进活动的外生政策工具变量,进而通过因果识别逻辑判断中国背景下对外技术引进行为能否对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形成促进效应,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二、研究设计与工具变量 (一)计量模型与重要变量定义 为了有效实证研究对外技术引进对中国本土自身创新活动可能的影响效应,本文构建了如下简约形式模型(reduced-form model): Innovation[,it]=α[,0]+α[,1]Foreigntechnologyimport[,it]+λ·X+γ[,firm]+γ[,year]+ε[,it] (1) 方程(1)中,因变量Innovation[,it]反映企业i在年份t的创新投入活动的相关变量。使用两种形式的代理变量加以测度,一种是用企业当年人均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单位均为千元)对数值(ln(perinnovationspend)[,it])来表示。企业人均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使用当年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与企业当年科技活动人员数的比来表示。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规定,企业当年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当年企业内部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当年企业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变量不包括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从中国企业创新活动的特点看,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既包含了企业进行研究与试验发展(R & D)的经费支出、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等环节的经费支出,也包含了企业将创新成果进行工程化、产业化等方面的支出。在中国多数制造业企业仍处于模仿创新和创新产业化阶段的客观背景下,该变量所包含的企业创新链环节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信息,更能体现中国国情下企业创新活动的基本特征。另一种是使用企业当年人均私人性质(private)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对数值(ln(perprivateinnovation)[,it])来表示。其中,企业当年人均私人性质的科技活动经费,使用企业当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减去来自政府部门的科技活动资金额表示。显然,中国各级政府普遍偏向于使用以财政资金补贴、资助和扶持为主的各种创新政策,激励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剔除了政府补贴、资助和扶持资金等的企业创新投入信息,能更大程度上代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核心解释变量Foreigntechnologyimport[,it],一方面,使用企业i在年份t的人均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的对数值(ln(perintroducespend)[,it])。企业人均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是企业当年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与企业当年科技活动人员数的比值;另一方面,借鉴既有文献,使用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FTDI[,it],foreign technology dependence index)来表示,该指标的计算方法为: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当年企业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和技术引进经费)/(当年企业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和技术引进经费+当年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