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辅导员是少先队员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是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1]。2020年2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少工委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青联发[2020]2号),明确提出建设一支政治素质硬、道德品质高、教育情怀深、履职能力强的少先队辅导员队伍是促进少先队改革、增强少先队员荣誉感的组织保障[2]。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为了查找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践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突围路径,重庆市少先队和中学中职共青团理论研究“新时代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证研究”课题组于2019-2020年,围绕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及其建设的基本问题,自编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分别抽样选取了重庆市主城区、近郊区、远郊区各3个区县的81所学校,对194名大队辅导员、1123名中队辅导员进行问卷调研;同时访谈了4个区县的团区(县)委书记、总辅导员、中小学校长、大中队辅导员共计50人,以期反映当前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及其建设的基本情况及相关问题。 一、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发展出现瓶颈 调研发现,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基本做到了建章立制,有章可循。队伍不断壮大,辅导员的知识层次、指导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履职水平、稳定性和职责定位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知识结构不对口,履职水平参差不齐 少先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少先队辅导员具备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传媒学和管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目前大多数少先队辅导员的选聘与任职没有专业背景的要求,只要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小学学科教师就能兼任,这就造成许多少先队辅导员职前专业知识结构与履职所需专业知识不对口、理论知识储备和履职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 调查显示,少先队辅导员最终学历所学专业多为中小学学科相关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占47.7%,教育学类专业占10.0%,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占7.5%,英语专业占9.7%,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占1.8%,心理学类专业占0.2%,所学专业大多与少先队工作不完全适配。当问及“少先队工作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时,仅有4.6%的辅导员表示“非常扎实”,18.2%表示“比较扎实”,41.6%表示“不太扎实”,10.1%表示“非常不扎实”。62.0%的辅导员在上岗前没有接受过少先队工作的相关培训,38.0%的辅导员虽接受过培训,但培训时长多为4~12学时,接受12学时以上的仅占32.0%。辅导员在岗培训的情况也不乐观,47.5%的辅导员在近一年中没有接受过少先队工作的相关培训。 2.岗位流动频繁,队伍稳定性欠佳 少先队工作是围绕“人”进行的实践性工作,少先队组织的政治属性和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这项工作需要一支稳定并乐于奉献的队伍。然而当前少先队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稳定性欠佳。 本次调研显示,由班主任或学科教师兼任的中队辅导员随其带领的中队(即任职班级)的变动进行轮换,周期一般为3年或6年;大队辅导员人数则随着少先队工作年限的增长递减:任职3年以下的大队辅导员占53.1%,任职3~5年的大队辅导员占37.8%,任职6~8年的大队辅导员占6.7%,任职9年及以上的大队辅导员仅占2.4%。大队辅导员的年龄结构数据反映了辅导员人才的流失情况:25周岁以下的大队辅导员占18.6%,25~30周岁的大队辅导员占25.7%,31~35周岁的大队辅导员占20.1%,36~40周岁的大队辅导员占40.7%,40周岁以上大队辅导员的占比仅为14.9%。结合对辅导员的访谈,可以从侧面看出大队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下降,转岗率不断增加。 此外,调查发现仅有22.7%的辅导员有明确的少先队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当访谈问及“您的未来职业发展规划是什么”,少部分辅导员表示“争取做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或“儿童德育专家”,多数辅导员表示“没有仔细考虑过,就一直做好学科老师”。可见,多数少先队辅导员都以主攻学科教学为主要职业生涯目标,而少先队辅导员岗位普遍遵循“三年一聘”的轮换规定,因此辅导员队伍“常换常新”,流动频繁,队伍稳定性欠佳。 3.多重身份加身,职责定位不明 目前重庆市中小学的少先队组织管理架构一般为“团教两家齐抓共管”,少先队辅导员既是少先队工作者也是学科教师,受到团委、少工委、教委和任教学校的多头管理。大多数辅导员既要听从团委、少工委的工作安排,又要作为学科教师遵从学校教学工作的安排,还有部分辅导员兼任学校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等行政管理工作。这种工作模式在少先队依校而建、依校而存的教育场域下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会导致少先队辅导员职责不清,陷入身份定位矛盾。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少先队辅导员中,专职大队辅导员占17.0%,班主任兼任大队辅导员占32.0%,科任教师兼任大队辅导员占51.0%;班主任兼任中队辅导员的占91.2%,科任教师兼任中队辅导员占0.8%。由此可见,绝大多数辅导员特别是中队辅导员都是班主任兼任,他们肩负着少先队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科教学的多重任务,扮演着多重角色。在访谈中有少先队辅导员对此也多有无奈:“作为辅导员兼班主任,我们几乎承担了所有与学生发展有关的工作,比如德育、课余爱好和竞赛的指导、文艺展演的排练等,还要迎接上级各项检查,包括教委、团委、卫生和消防部门……身为教师,还要保证自己的学科教学质量,真的是身兼多职,分身乏术。所以有时候班队工作能整合的就都整合了,有点儿时间也得多花在提升学科质量上,毕竟教学才是本职工作。”调查还发现,分别有76.8%和73.2%的辅导员认为“自身角色混乱,定位不清晰”与“事务繁杂,工作压力大”是发展面临的首要困难。辅导员身份、职责的混淆不清,降低了社会、学校场域下辅导员对职业身份的认同度,阻碍了辅导员队伍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导致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陷入困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