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同向同行、同频共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着力点

作 者:
冯培 

作者简介:
冯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070)。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

内容提要:

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精神,合力构建好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应特别注重在两个维度上再聚焦、再发力:一是强化顶层统筹,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各系统在教育主题和教学主旨上同向同行的整体性,把有传统的事情做得有系统,把有高度的事情做得有深度;二是优化队伍素养,细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各主体与时代风貌和学生认知同频共振的契合性,把有强度的事情做得有精度,把有道理的事情做得有情理。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20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20)09-0022-05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颁布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总结以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历程与经验的基础上,以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为导向,以建立健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提出了“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1]的明确目标,并从理论武装体系、学科教学体系、日常教育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安全稳定体系、队伍建设体系、评估督导体系七个维度阐述了构成体系的各子系统具体的任务要求。这一文件的出台不仅恰逢其时,有助于着眼当下,从运行上夯实和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多部门协同联动的既有成果;更有助于着眼未来,从制度上提升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效能。一定意义上讲,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的必然基础和前提。也可以说,从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到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表征的是我们在以往注重工作质量实效性和亲和力的基础上,要将整体性和协同力的显著提升当作未来质量提升的重要着眼点和着力点。

       随着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工作从“精心谋划”阶段进入“精准施工”阶段,在加快构建这一体系的诸多要素中,笔者认为,我们应特别注重在以下两个维度上再聚焦、再发力。

       一、强化顶层统筹,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各系统在教育主题和教学主旨上同向同行的整体性

       众所周知,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相互联系组合构成的一个整体。就体系自身的发展性来说,如果体系内各系统能够彼此之间形成合力,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围绕目标齐心协力地运作,就能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反之,如果一个体系内部相互离散,缺乏整合,缺少衔接,不仅会诱发内耗,各系统都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还会导致资源浪费,致使整个系统陷于混乱无序的状态,极易形成1+1=0的“边际效应递减”。

       高校现有的整个管理体系,包括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分科执掌、分层负责、垂直纵向的科层组织架构。这一架构在本身组织的特质上,天然也带有不同子系统间的运行封闭性与子系统自有的功能扩张性。这一特质也导致了倘若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就极易造成现实中不同系统间有机联系的匮乏和彼此割裂的固化。它也往往导致在教育内容共融、教育时空共振、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尽管各方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投入很高,但却在学生实际的获得感上存在着“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区别,在工作质量上更呈现出“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差异,尚未完全有效地支撑起教育目标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同心结构。现有工作体系整体性不足的这一弱项,不但影响着整个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效能的最大化,也极易形成前述体系碎片化运行中的各种固有弊端。

       研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青年教育观,我们不难发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同向同行为建设目标的“协同论”,是把“为谁培养人”的使命、“培养什么人”的规格落实于“怎样培养人”的途径上的逻辑中介,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等重要论断的语中之义。毫无疑问,“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系统协同,必然来自顶层谋划。因此,要以学校顶层设计的统筹性,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各系统同向同行的整体性。在实践中应特别强化两个靶向:

       一是强化课程教育与课外教育在教育主题上同向同行的顶层谋划。实事求是地说,在《意见》所提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七个系统中,属于学科教学体系的课程教育,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属于日常教育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安全稳定体系的课外教育,即我们大家熟知的思想政治工作,客观上存在着在同一时段教育主题着眼点和着力点的指向差异。前者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学理性,教学内容的稳定性、持续性,与后者在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当下性,活动内容的鲜活性、变动性之间,呈现出显而易见的不同教育特点。以往的问题也恰恰是因为这些差异与隔膜,才造成了教师在课内课外传导主题的不关联,学生在不同时空获取主题的不衔接。而由此形成的一个个碎片化信息板块与“教育孤岛”,非但不能从整体性上构成对教育主旨一体化的“同向”,也很难从贯通性上构成对教育要义多维度的“同行”,不利于学生的学、思、用并举和知、信、行统一。

       由此,在学校层面,应按《意见》所提出的,在部署年度工作思路、确定本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点的时候,一定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规划的主导作用。“要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加强体制机制、项目布局、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的系统设计”。[3]要在深刻领悟时代要求和把握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集中统一的教育主题、规划分工实施的教育方案、确定同频共情的教育载体,同步谋划,集约实施,推进一体化,注重统筹性,进而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主题在不同系统、不同时空、不同载体上的主旨一致性与相互关联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最大化地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思想文化建设的宣传内容等紧密融为一体。实践表明,只有强化学校领导集体对如何做好课程教育与课外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的集中规划与顶层设计,各子系统才能明确目标、分工合作、集约资源、协同推进。只有把有传统的事情做得有系统,才能以整个体系的合力构成育人整体的张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