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提升立德树人落实成效的根本保障

作 者:
刘志 

作者简介:
刘志,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 200062)。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

内容提要:

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战略中需要解决的中心议题。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要在制度层面进行改进和完善,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功能。在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和举措正在各级政府部门、学校、社会机构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努力下不断得到细化,但落实工作中仍存在整体性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立德树人工作的制度体系。做好立德树人的制度建设需要从制度的需求与目标、设计与建构、实践与运行、评价与推广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并通过制度落实的能力建设和监督问责机制推动制度的有效执行,提升立德树人工作的整体效能。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20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20)09-0011-05

       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战略中需要解决的中心议题,在政策上已经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立体化的系统部署。在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和举措正在各级政府部门、学校、社会机构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努力下不断得到细化,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作机制也逐渐形成。但落实工作中仍存在五育发展不协调、主体权责不明确、资源配置不到位、载体功效不充分、学科德育不系统等整体性工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将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落实放置在制度建设和制度体系的建构中进行研究和探索,提升制度实施的执行力,发挥立德树人制度体系的整体效能。

       一、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到制度建设的视角转换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资治通鉴·汉纪十》)制度是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1]党和国家历来将制度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是为了解决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这也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通过制度建设形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制度体系提供了方法论指导。立德树人工作做好从落实机制到制度建设的视角转换需厘清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1.机制与制度的关系

       机制,概括来讲是实施问题,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运行方式、方法和策略,是动态的,属于社会体系的微观层面;制度是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规范化概括,是提供有章可循的依据,是静态的,属于社会体系的宏观层面和基础层面。制度由主体、客体、目标、社会环境等要素组成,不同要素组合形成运行机制才能维持制度的存在与发展。在机制和制度的关系中,机制从属于制度,受制度的制约,是制度的载体和转化形式,也就是说,制度是前提,制度为机制的合理运行明确方向并提供保障。所以,制度不可或缺,制度建设要遵循机制建立和运行的规律,并通过制度深化、健全机制。

       本文强调从机制到制度的视角转换,并不是对落实机制的否定或忽视,而是通过对制度建设的关注,在具体制度的建构中进一步发现落实中的问题,在科学的制度体系保障下,使立德树人工作可以更好地破除落实中的瓶颈与障碍,不断健全各项落实机制使之更加有效。简言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需要通过科学系统的制度建设来实现。反之,没有科学完备的制度,就不会有健全的机制。

       2.制度与教育制度的内涵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以促进人的发展的视角考察制度,将制度界定为交往的产物。[2]从内涵上看,制度明确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公开的规则体系为行为主体的活动提供依据和保障。从功能上看,制度具有规范行为、协调利益、建立秩序、维护稳定等基本功能。制度是具有权威性和预期性的,没有制度就没有工作的秩序和效率。

       教育制度是制度的亚层次概念,具有制度共性特点的同时也有其特殊性,它根源于以人的培养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活动,服从于教育事业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是对教育关系存在和发展过程的本质或规律的基本反映。有研究者将教育制度定义为用以调整个体行动者之间以及特定教育组织内部行动者之间关系的强制性或权威性的行为规则体系。[3]它规定了应采用何种方式和手段去实现教育目标。教育制度的价值在于通过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主客体间的关系以形成教育事业发展的活动空间和稳定的秩序,为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和自身教育需求的满足提供可靠有效的条件。

       从历史的视角看,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制度建设是主线,新时期的教育制度要根据现实的教育实践需要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当前,如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而做好制度建设、构建良好的制度体系是落实好立德树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重视依托教育制度为立德树人的全方位落实创造条件。

       3.立德树人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制度建设关系着教育主体对立德树人落实规范的认同程度,影响着立德树人社会环境的优化状况,决定着立德树人工作所需成本和落实成效的高低。因此,在具体的实践中,要系统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必须建立有力的制度保障。加强立德树人的制度建设,就是要充分利用制度这一保障性元素,解决立德树人落实过程中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与障碍。

       从工作落实的全局来看,在立德树人的制度实践中应解决的现实问题有五方面:一是全面系统分析立德树人工作的关键落实点并通过制度予以明确;二是基于国家层面各项教育政策的战略要求,通过制度完善基层相关实施主体的行动准则;三是通过制度解决不同责任主体在立德树人工作中涉及的资源配置、激励保障中的多重差异,甚至是利益冲突;四是明确针对开展学科德育、促进五育融合的系统性实施和评价的制度要求;五是形成推进立德树人制度体系发挥实效的制度执行机制。解决以上五方面的现实问题,就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进行系统完备的制度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