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观的演进与理论创新

作 者:
张瑜 

作者简介:
张瑜,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内容提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观经历了从网络工具观、网络环境观到网络智能观的演进,反映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网络实践发展不断破解新问题、建构新理论的发展进程。作为工具的网络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容、方法等要素的深刻变化;作为环境的网络由虚拟和现实空间共同建构,催生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理论和主客体关系理论因此得以丰富和深化。网络智能观是对人工智能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及其主要理论特征的前瞻思考,人机关系、延展实践以及思维方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范畴。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20 年 12 期

字号:

       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应运而生,至今不断深入发展。通过系统梳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25年的发展历程,我们能够较为清晰地看到一条伴随实践探索不断深化理论认识的演进逻辑,并以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观的变迁作为主线来把握其发展脉络。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初期,互联网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技术新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的应用表现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与技术工具的关系,我们把这一时期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工具观阶段。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以及社交网络的深度应用,人们的信息交互模式和社会交往关系发生巨大变化,互联网构建出主体实践活动的新型社会空间,由此深刻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之间演进为主体实践活动与网络环境的关系,我们以网络环境观来概括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与理论研究的主要特征。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创新呈现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由于智能机器的进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结构发生变化,人机交互带来新的实践形式和思维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正在形成一种主体实践活动与人机共生的智能社会之间的关系,我们把这一日趋深入的发展进程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智能观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观的演进,反映着思想政治教育应网络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进程,同时也是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建构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进程。以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观的演进为线索,系统地分析和总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有助于我们以更为长远的视角来认识和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建设,并立足于网络实践前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一、作为工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变化及其影响

       作为信息时代一项革命性的技术,互联网首先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工具和信息媒介而得以应用的。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通过网站、邮件群组、电子公告板、论坛等网络手段来开展教育活动,建立起基于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主动把网络作为新的载体和手段,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而言,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教育者通过网络工具作用于受教育者,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这是网络工具观视野下以“主体—介体—客体”为结构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这一时期,网络技术手段的应用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要素理论的发展变化,作为主体与客体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新介体,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等新特点,促进了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深刻变化。

       (一)网络技术手段促进教育主体能力发展

       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互联网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力素质的建设。在现代意义上,技术是一个由主体的实践工具和技能要素所构成的系统,其中既有物质工具和手段,又包括主体在实践中的技能、技巧、技艺等。网络技术要求教育者一方面学习和掌握互联网的知识、特性和信息传播规律,另一方面不断提升自身在教育实践中的能力,包括网络新媒体使用技能、网络社区建设方法、网络话语表达技巧、网络舆论引导艺术、网络宣传动员能力等,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水平。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媒介即信息。网络不是单一形式的媒介,它具有显著的融媒体性质,在媒介功能方面包括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在媒介形态上涵盖网络报刊、网络广播、网络电视以及各类新媒体,在传播模式上表现出分众化、差异化传播的显著特征。从论坛、网站到微博、微信、抖音等各类社交媒体,每一种新型媒介都会带来崭新的信息交流方式和思想传播载体,改变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象和方法之间的结合方式和作用机制。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不断提升在网络实践中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努力成为使用各类新媒体新技术的行家里手,做到始终走在技术创新的前列,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二)网络信息方式改变教育内容生产

       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工具,互联网改变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产方式。不同于农业时代的手工书写和工业时代的机械印刷,信息时代的信息生产工具是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构成人类社会进行知识传播、思想传承和文化交流的信息架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产具有更高的效率、超大的规模、多媒体的手段等特点,产生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侧改革”的丰富成果,比如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数字虚拟技术“活”起来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国内外时事新闻经由网络采集加工成为最新的形势教育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利用在线开放课堂增强育人主渠道功能等。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态由于数字化技术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文字、声音、图像都融合于网络,内容的可视化、形象化、直观化特征更加凸显。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趋势下,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载体形式、话语形态等都发生着新的变化。内容建设服务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者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不变”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内容生产方式“变化”的规律,掌握网络信息方式与内容建设相融合的规律和方法,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