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的伦理动机与消极后果预防

作 者:

作者简介:
何怀宏,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1)。

原文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面对带来难于预测后果的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伦理需要增加一种“提前性”,即加强动机溯源和后果预测。基因工程因为涉及人类的生命、特性和遗传方面的改造,关系尤其重大。在这方面,理想的尤其是完美主义的目的也许并不能带来好的结果,而人们出于现实的复杂动机的、用于人体尤其是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实验更是风险巨大。防范这些风险不能只寄希望于科学家的自律,更需要政府加强法律的监管。这同时也迫切需要现代伦理为之提供原则的理据,归纳分析各种行为可能的动机和预防的手段,包括恰当地认识人的本性和人在宇宙中的位置。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20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24;Q7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20(2020)05-0044-09

       DOI:10.14086/j.cnki.wujss.2020.05.005

       我们目前生活的时代,各个国家无不是以经济为中心,而经济的发展又以科学技术为主导引擎。人类的科技发展越来越迅速并成果卓著,但也日益带来两种不平衡,一是人类不断增长的强大控物能力和道德自控能力的不平衡;二是人类本身的认知思维与科技能力的高度发展和人类精神生活的其他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加速,后果也越来越莫测。高科技时代两个突出的发展特点是:现代社会居主导地位的动机和欲望在不断地推动科技发展;而科技发展的高速、高能和高效很可能带来不可预测的严重后果。这些特点需要现代伦理做出新的回应。

       现代伦理学多是以行为为中心,尤其是义务论伦理学,主要关注人们的行为和手段。但现在看来也应该加强对行为动机及其后果的关注,这就使现代伦理学需要增强一种“提前性”:首先,由于存在难以预测的严重后果,现代伦理需要提前考虑行为之源,考虑这些行为产生的动机和欲求,通过对行为的动力源头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症下药,综合治理,弱化和遏制那些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行为动机。其次,现代伦理需要努力提前预测和预防行为的可能后果。后果本来是跟随行为或在行为后面发生的,但因为坏的结果一旦发生将非常严重,同时也难以测知,所以要尽可能地提前用各种方法进行预测和设想,提前采取各种防范办法。

       现代伦理以及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已经相当滞后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了,看来它们必须努力追赶飞速发展的技术。然而,在动机溯源和后果预测方面,它们恰恰也要遇到很大的阻碍:人们对他人的外显行为相对来说还比较好进行道德判断,但对他人内在动机的辨析却一向是比较困难。首先,直接的行为动机是内在于个人自身的,虽然可以通过由内省生发的移情和对他人行为的细致持续观察来判断动机,但总不会是很确切的,甚至容易发生错解。其次,动机还是混合的,各种动机往往是在一起合力推动行为的,甚至一个行为者自己也不是总能清楚自己有哪些动机或其间的比重。另外,某一个人和群体的目的动机还会在实践过程中受到其他人和群体的目的动机的影响,最后达到的结果实际上是一个互相促成、抵消或阻碍的合力的结果,由此通过结果来回溯动机也就更加困难了。所以,我们需要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克服其内在性和混合性的障碍去辨析行为背后的各种动机及其主次。至于结果或者说负面的结果(后果),在过去的低技术时代乃至在工业革命的早期,相对于动机来说还是比较好进行判断和预期的。但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纳米技术等高科技的出现及其相结合,随着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并不断深入新的领域,这种预测变得越来越难了。人们很难准确判断某些高新技术会产生哪些正面和反面的结果,尤其是那些比较长远与全面的后果。所以,今天的伦理不仅需要仔细吸取过去积累起来的各种经验教训,需要一种缜密的理性思维,甚至还需要一种丰富的想象力:对人们的动机的移情的想象力,对未来各种结果的预测的想象力。除了培养道德哲学自身的想象力以外,笔者以为,科幻文学也是帮助我们了解和分析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人们动机和预测其活动后果的一个途径。下面,笔者就试图围绕近年发展迅速的基因工程技术,尤其是针对用于人的基因技术,从伦理的维度思考和分析其动机、后果以及可能的预防措施。

       一、想象的高尚动机与结果

       我们首先考虑目的和动机。一个完整的行为一般包括目的动机—行为过程或手段—所产生的结果这样三个环节。目的是沟通前后两端的,是一种有意识乃至有严密计划的动机,它们可通过行为实现为结果——但最后往往达成的不会是目的者所抱有的全部结果,而只是部分的结果,甚至可能是完全另外的结果——抱有目的者心目中无疑都是先有一个他认为是好的乃至最好的目的,但带来的结果却有可能是不好的甚至是最坏的结果。现在我们不妨假设,推动科技发展包括基因工程发展的动机是出于一种非常高尚的动机,看看它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后果。但怎样才能预测那些严重的后果和看到科学家们可能是隐秘的欲求和特有的思维方式呢?我们要承认,学者在这方面的想象力是不足的,科幻文学则在这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尽管对政治的浪漫主义一向需要警惕,但笔者还是为近年来科幻文学的发展感到惊叹,至少对科幻文学的想象力刮目相看。这是传统社会几乎没有的新的文学样式。科幻文学虽然有些像古代神话,但它和真实又有一种紧密联系。如此,我们就更要小心地划分真实与虚幻的边界意识。科幻作品的一个好处就是,作为“科幻”作品,它们已经自行划定了一种边界意识,即作者本人就意识到这里写的并不是现实中发生了的,甚至不是可见的未来能够发生的。

       笔者欣赏科幻文学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多数科幻作品并不陶醉于未来的技术将给人类带来的美满幸福与和谐,而是侧重指出其可能带来的问题和负面的后果,甚至形象地描述了一些技术的反面乌托邦。在第一个使用“机器人”的剧作家恰佩克那里,就想象了机器人联合起来向人类造反的故事。阿西莫夫的小说《最后的问题》,想象了人类越来越虚拟化,最后是那台不断更新和提升的超级计算机代替了人的主体角色,甚至代替了上帝的角色。在库布里克根据克拉克的小说改编成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里,想象了一台有自己独立目的而不惜杀死人类宇航员的超级计算机。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包括巨著《三体》,是强调来自外星文明的威胁。但笔者以为,最紧迫和严重的威胁主要还是来自人类内部,“外星人”就在我们中间。

       目前发展最有成就、也最具威胁的两个科技领域就是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了。人类可能改变自己,不仅改变自己的智能,甚至可能改变人性。过去通过政治权力和运动试图改造人性的大规模社会实验已经告一段落,而通过科学技术改变人性的尝试却大有可能。当然,政治也仍旧是相当关键的:它可以成为这种改变的关键助力,也可以成为这种改变的关键阻力。下面我们就先来分析反映了基因工程动机与结果的刘慈欣的《天使时代》与《魔鬼积木》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