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物流业地区性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简介:
汪传雷,男,安徽大学商学院教授,安徽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博士;章瑜,女,安徽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安徽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王静娟,女,安徽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安徽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601

原文出处: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各类产业集聚发生巨大变化,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影响商贸物流业集聚的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促进中国商贸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依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选取变量指标构建模型,查询《中国统计年鉴》选取1985-2017年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变量指标数据,运用stata软件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影响商贸物流业地区性集聚的主要因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全国层面上,知识密集度、地区规模、政府投入和地理位置对商贸物流业集聚水平存在正向影响,信息化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商贸物流业集聚水平存在负向影响;区域层面上,各个变量指标对商贸物流业集聚的影响在方向和程度上存在地区性差异。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20 年 12 期

字号:

      自我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国策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这一巨大转变为现代物流业的萌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1979年,“物流”一词被引入中国,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逐渐兴起,与商贸流通相关的物流活动也慢慢发展起来。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使得中国的商贸流通日益兴旺,国内学者开始对中国的商贸物流业进行学术研究。进入21世纪后,中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与世界各国进行更频繁的贸易交流,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商贸物流业作为基础性产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学者开始深化对商贸物流业发展的研究,如王述英[1](2002)探索现代商贸物流配送体系理论依据和架构问题,曹娟[2](2008)研究商贸物流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王之泰[3](2011)详解商贸物流业的概念、定位及作用,LIN Yuan、FENG Jiawei[4](2016)对中国商贸物流业就业结构演变进行研究,高素英、高颖[5](2017)研究商贸物流产业新体系的构建等。

      通过阅读商贸物流业研究文献发现,国内较少见有学者针对影响商贸物流业集聚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仅有部分学者对物流业集聚问题进行研究,如Rivera L[6](2014)、Keller J[7](2015)、尹国君、王耀中和彭建辉[8](2016)等分别研究了物流业集聚在美国、德国和中国的发展;朱慧、周根贵和任国岩[9](2015),龚新蜀、张洪振[10](2017),钟昌宝、钱康[11](2017),高康、王茂春和张步阔[12](2018)等从中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等区域视角研究物流业集聚问题;谢守红和蔡海亚[13](2015),赵宇和李剑[14](2016),王志祥、张洪振和龚新蜀[15](2018),张枢盛[16](2019)等从国家宏观视角对物流业集聚问题进行研究。从产业集聚的研究对象看,绝大部分文献研究的是制造业、工业、旅游业、金融业等产业的集聚问题,未见对商贸物流业集聚的研究。因此,此次研究基于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及其动力的新经济地理学基础,提出商贸物流业产业集聚的理论框架和模型,以1985-2017年我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商贸物流业方面的指标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以区域熵指标表示商贸物流业的集聚水平,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深入研究影响商贸物流业集聚的因素,并根据验证结果得到实质性的结论和启示,为推进商贸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以填补现有文献对商贸物流业集聚水平研究的空白,准确全面反映中国商贸物流的发展、变化趋势。

      二、商贸物流业集聚的特征性描述

      对于产业集聚度,国内外学者给出的测量指标也有所不同。行业集中度CR[,n]指数主要是根据在本行业市场份额占有率大企业的份额变化衡量行业集中度,可是商贸物流行业主要是由三十多万家中小企业构成的产业集群,难以用该指标来衡量商贸物流业集聚水平。赫芬达尔指数(H指数)常被用于衡量企业的集聚水平,反映产业分布的空间基尼系数(GiNi)可以衡量行业的集聚水平,空间集聚指数(E-G系数)虽综合考虑企业和行业两个维度,但该方法对数据要求较高,因此次研究数据有限,难以采取此方法。

      根据现有对物流产业集聚问题研究成果,多数学者使用区位熵对物流业集聚水平进行衡量,如赵宇和李剑[14](2016),王志祥、张洪振和龚新蜀[15](2018),张枢盛[16](2019)等。区位熵指标可以忽略各地区间的规模差距,从地理上的空间分布对产业集聚进行衡量,是研究地区性产业集聚的常用指标。区位熵aggl(Q)的计算公式为:

      aggl=(ei/∑ei)/(Ei/∑Ei)

      其中,ei表示i地区商贸物流业的就业人数,∑ei表示i地区所有产业的总就业人数,Ei表示全国商贸物流产业就业人数,∑Ei表示全国所有产业的总就业人数。该指标根据计算出的系数将各地区的产业集聚度划分为高度集聚、一般集聚、缺乏集聚。一般地,若aggl>1.25,则说明该地区商贸物流业高度集聚,专业化强;若1<aggl<1.25,则说明该地区商贸物流业一般集聚,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较强;若aggl<1,则说明该地区商贸物流业缺乏集聚,专业化程度较弱。由于此次研究的1985-2017年商贸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数据缺失严重,因而对于这一指标选择用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的就业人员数量来代替商贸物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①

      选取1985-2017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数据,考虑到1988年海南省从广东省划分出来和1997年重庆市从四川省划分出来,为保证契合指标数据的完整性,最终采用除广东省、海南省、四川省和重庆市以外的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数据计算商贸物流业区位熵,进而做出中国商贸物流业空间集聚模式解析表来直观比较全国商贸物流业空间集聚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表中将集聚水平分为高度集聚、一般集聚、缺乏集聚,以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17年共8年的商贸物流业空间集聚情况做对比,可见1985-1995年间,国内尚未出现商贸物流业高度集聚的地区,进入21世纪后开始出现商贸物流业高度集聚地区。表1显示,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商贸物流业空间集聚水平一直很突出,表明这两个直辖市的商贸物流业专业化水平高,需求量大,易吸引物流企业集聚发展。但从整体来看,国内绝大部分地区的商贸物流业集聚水平低,处于缺乏集聚状态,尤其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更是如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