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智能化:要素·路径·阶段

作 者:
张敏 

作者简介:
张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财会月刊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F1011
分类名称:财务与会计导刊(实务版)
复印期号:2020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17-0007-5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财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倒U型关系日益明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这二者之间是正相关关系,经济越发展,财务越重要;然而拐点可能已经到来,二者之间越来越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即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部门的地位逐渐下降,被边缘化的趋势比较明显。要扭转这一局面,财务职能必须从“核算型”与“弱管理型”向“强管理型”转型,而财务智能化是实现这一转型的绝佳路径。财务智能化通过提升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与科学性,讲好“数据故事”,为企业科学管理与决策提供必需的高质量信息,提升决策者对财务部门的依赖性,唯此,财务部门的地位才会逐渐提升,让倒U型关系变为持续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一、智能财务的核心要素

      在分析财务智能化实施路径之前,首先需要厘清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何为智能财务?关于这一问题,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尚未进行认真讨论,远未达成共识。有人认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RPA)等工具便是智能财务。这属于一种广义的智能财务观。以RPA为例,它是一种用来模拟人类员工操作的快速开发的软件或平台,以实施基于规则的、高度重复的劳动密集型工作,达到优化企业流程作业、降本增效等效果。实际上,目前大多数的RPA产品属于自动化产品,而非智能化产品,因此,严格来说,RPA只是智能财务工具而已,智能财务有更深刻的内涵。

      笔者认为,智能财务至少应包含三大核心要素: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智能工具[如RPA和BI(Business Intelligence,BI,又称商业智能)]以及大数据分析。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财务流程

      首先,AI在智能财务中扮演着大脑的角色。其主要任务有两项:其一,接收人的指令,并将其分解落地;其二,向智能工具下达指令,将财务工作分配给具体的智能工具来完成。AI是智能财务的核心,缺少AI的智能财务只能称之为自动化财务。

      其次,智能工具类似于人体的内脏或四肢,它们可以根据AI的指示自动运行,从而完成财务工作,降低人工参与度。诸如RPA、BI等工具具有高度模仿性、自动化特征,能够承担大多数传统的人工财务中需要大量人力的、重复性高的工作。可以预见,传统的大量“核算型”“弱管理型”财务人员将被这些工具所替代。

      

      图2 传统模式下的银行考核及预算

      最后,大数据分析就如同人体的血液。没有血液,大脑和内脏将无法运转。将大数据分析应用于企业决策的全过程,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提升决策效率和效果,甚至能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与管理模式。在智能财务流程中,大数据分析模块如何进化将直接决定智能财务的未来。

      如图1所示,AI+智能工具模块解决的是财务管理效率提升问题,而大数据分析阶段生产的决策信息直接解决的是企业价值提升问题。决策信息与企业价值提升的正相关关系越强,智能财务的未来就越光明。

      二、企业财务智能化的路径

      1.基于财务中台的企业财务智能化转型。企业的财务智能化系统可以基于财务中台进行构建。中台这一概念最早源于阿里巴巴在2015年提出的“大中台、小前台”的中台战略,通常包括财务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等,意在整合企业的数据及技术,以支撑前台业务的变革与发展。

      举例说明基于财务中台的财务智能化系统的构建与运行如下:

      一家大型国有银行财务部门主管曾经向笔者提出过一个“如何让客人转化为客户”的问题,即如何借助智能财务,帮助银行业务部门提升由客人向客户的转化率,这是一个典型的业财融合场景。客人进入银行后,有可能会成为客户,在银行办理存款、贷款或者理财等业务,从而在银行系统中留下记录;也有可能未成为客户,未在银行系统中留下记录。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银行只对成为客户的这部分业务量进行考核,并与预算进行比较。这一过程如图2所示。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从客人进入银行到成为客户或未成为客户的过程因为未能数字化,所以是一个黑箱,导致银行无法对客人未能转化为客户的这部分业务进行分析。因此,银行对业务部门的考核只能基于结果进行,忽视了过程。同时,传统模式下的预算是基于推测形成的。将基于结果的业绩与基于推测的预算进行比较,所得到的差异显然是不可靠的信息,基于这种不可靠的信息进行决策,大概率会导致考核系统的失灵与决策的失误。这就是数字化程度低所带来的典型问题。这与统计学上关于“生存偏差”的一个经典案例非常类似。二战时期,英国军方为了提升战斗机的存活率,派统计学家沃尔德去研究战斗机哪些部位需要加固。沃尔德研究了众多战斗机的中弹部位,发现只有机舱、油箱和发动机等几个部位从未中弹。军方认为应该加固除这几个部位之外的其他所有地方。而沃尔德认为正好相反,应该加固这几个未被击中过的部位。原因很简单:这几个部位被击中的飞机都未能飞回来。这就是统计学中著名的“生存偏差”问题。如果不考虑未能生存的样本,只基于生存样本得到的结论进行决策必然会导致决策失败。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数字化程度低导致的“生存偏差”问题非常普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