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头头刚上幼儿园小班,从缺少约束的家庭生活到有一定规则的集体生活,这样的变化着实需要他适应一阵,也因此生出了很多“轶事”。比如,户外活动时不是跟着其他班的队伍跑了,就是一声不吭回到班里的洗手间玩水,让老师提心吊胆了好几回。 有一件事更是至今令人印象深刻。 一次户外活动时,头头和班上一个小女孩因尿湿了裤子,先留在班里没有外出,并排坐着等保育老师换衣服。老师取完衣服回来,发现原来放在小女孩脚边的鞋子不见了,怎么找也找不到,问他俩都说不知道。无奈之下,老师只能借其他小朋友的鞋先给小女孩穿上了。 后来,三位老师分头找了好久,就是不见鞋的踪影,觉得特别奇怪。谁知,第二天保育老师在水池下面的盆里发现了那双鞋。老师哭笑不得,拿着鞋问头头:“这是你藏的吗?”头头哈哈大笑,跑走了。 放学后老师问我:“头头在家也藏东西吗?”我回想了下,那段时间他在家确实喜欢这样,一开始藏的多是些零碎的物品或小玩具,我没太在意。但有一次藏了一个我没来得及拆的快递盒,里面是移动硬盘,因为比较贵重,又急着用,真让我着急了。快递盒很小,前一天晚上被放在门口的垃圾箱旁,我担心他调皮会不会将快递盒扔到垃圾桶里,我又不小心把垃圾袋扔了。于是,我反复询问他有没有见到快递盒,他每次都说没有,见我着急也视若无睹。后来我试探性地对他说:“如果你告诉妈妈快递盒在哪儿,就给你一个新玩具。”他立马说:“我放在床上了。”然后领着我去床围下面,指着盒子说:“在这儿呢。” 两件事结合起来,让我不得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也陷入了思考,头头为什么会藏东西呢?应该如何引导他呢? 孩子为何藏东西 一般情况下,这种现象发生在小班年龄段,具体分析大概有这几种原因。 孩子思维发展的表现 对小班孩子来说,藏东西是一种有趣的游戏,他们常喜欢把物品藏到被子里再掀开看,这是孩子能区分主客体之后的一种探究行为。再大一些,就可能从自藏自找到让他人找,从中获得对物品支配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孩子藏完一段时间后还能清楚记得藏了什么、藏在哪里,也说明记忆力有了一定的发展。 模仿和好奇心使然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模仿成人。在家里见着大人收纳整理,而“藏东西”和“收纳”非常相似,都是把看得见的东西挪到特定的地方;在幼儿园里可能会见到教师玩“变魔术”等游戏,将东西变没了又变出来。孩子出于模仿和好奇也会试着“藏一藏”。 同时,孩子对属于自己的东西逐渐有了占有欲,但对物品归属的意识尚不明确。比如,头头就经常指着他的玩具说“这是我的,只有我能玩,别的小朋友不能玩”,指着酸奶说“这是大家的,大家都可以喝”。但是,对一些突然出现,且尚不明确物权归属的东西,比如快递盒,就并不清楚是不是他的,因为新奇、好玩,就想把它藏起来,而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想要博得成人的关注 有些时候,孩子希望博得成人的关注,也会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需求。在一次幼儿园老教师回园的活动中,前任园长黄园长讲述了一个故事。一天,她发现自己放在班里备用的一双高跟鞋不见了,她问大家:“黄老师的高跟鞋找不到了,有谁看见了吗?”孩子们把头摇成了拨浪鼓,唯独一个小女孩左顾右盼,欲言又止。她当时就明白了,不再追问,继续自己的教学活动,就像事情没有发生一样。后来,她找了个和小女孩单独相处的机会,蹲下身来轻声问她:“你见过老师的高跟鞋吗?”小女孩仍然不说话。她接着问:“你是觉得黄老师最近对你的关注少了,不喜欢你了吗?其实老师一直都很关注你,很喜欢你,只是有时太忙了,让你没有感受到,快让我抱抱你、亲亲你吧!”小女孩在她怀里抿着嘴笑,迟疑片刻后,跑去将藏的鞋拿出来还给了她。 小班孩子在刚入园阶段如有类似情况发生,建议家长检视一下,最近是否对孩子的陪伴和关注不够。因为入园焦虑的叠加影响,孩子需要家人更多的关注。藏东西之后,全家人的注意力可能都集中在他身上,会让孩子感到这是引起大人注意的办法,并反复尝试。 藏东西的行为本身并无对错,是孩子积极探索世界的表现,且由于自我中心的思维特点,他们较难关注到别人的感受。家长应把握孩子发展的特点,不把事情上升到道德评判的高度,和搞恶作剧、淘气划等号,更不能妄加指责和埋怨。但如果藏东西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就需要及时指出并干预,且干预的方法很重要。 帮助孩子理解藏的“度” 一是让孩子知道可以藏的东西,二是知道可以藏的地方。可以藏的东西一般是明确属于孩子的,比如玩具;不可以藏的包括别人的东西,比如小女孩的鞋;尚不清楚属于谁的,比如还没拆开的快递盒等。可以藏的地方是安全的、便于寻找的,比如被子下面;不可以藏的地方是危险的、不便寻找的,比如把物品塞进某个缝隙里。 我在家还借助游戏帮助头头理解。将小汽车、小恐龙、点读笔、手机、水杯、饼干、苹果等摆成一排,和他说哪个能藏、哪个不能藏,为什么,然后把能藏的东西挑出来。头头回答说:“饼干不能藏,我还要吃呢!”接着两人轮流藏,一人藏时另一人闭眼,藏好后睁开眼找,计时1分钟,如果时间到了还没找出来,藏东西的人就提示藏在哪儿。通过游戏帮助孩子直观、有趣地理解藏东西的“度”。 帮助孩子学会“共情”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逐渐能区分自我与他人不同的需要和情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家长可以问孩子:你把别人的鞋藏起来,给别人造成了麻烦,别人的感受会怎么样?可能会耽误事,会让人伤心,如果自己特别重要的东西被别人藏起来了,也会有类似的感受,帮助孩子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去体会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