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小爱上中班,平时活泼开朗,和家人的沟通没什么问题。但是每当我问她在幼儿园一天都玩了什么、有哪些有趣的事情时,她有时一句话都不说,有时就简单回答一句“画画了”,有时就转移话题或者干脆跑开了。 有一天,一位小朋友的妈妈无意中说起小爱和另外一位小朋友当天发生了冲突。于是我耐着性子问她怎么回事,但是她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我就纳闷,为什么孩子已经上中班了,问她在幼儿园的事,她还说不出来呢? ——一位困惑的妈妈 一接到孩子,家长都想了解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概况,这种心情再正常不过了。但孩子的反应却让家长非常困惑——为什么很敷衍或者答不出来呢?其实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这种表现是很正常的。 孩子没记住,无法回答 发生的事情我们只有记住了,才会在需要的时候调取出来。记忆信息的过程就像传送带运送物品一样,一切信息只有通过短时记忆转送到长时记忆中去,才会被记住,在有需要的时候才有可能被调取出来。 短时记忆:指保持时间大约在12秒的记忆,每次能记住的信息数量有限。人们可以通过复述保持信息,并使其转入长时记忆。否则就很容易被新信息覆盖而遗忘。 长时记忆:指永久性的信息存贮,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似乎是无限的。长时记忆的信息主要来自短时记忆阶段加以复述的内容,以及印象深刻的事情。 由于受大脑发育成熟度的限制,4岁时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复述能力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他们还不会有意识地运用复述策略来保持记忆。加上幼儿园每天的活动安排大致相同,每天十几个环节下来,孩子可能因为习以为常或者应接不暇,除了那些对他们有强烈情绪刺激的特殊事件,大部分事情一边发生一边被新活动替代,无法进入孩子的长时记忆中去。所以中班的孩子上了一天幼儿园却没有记住白天所发生的事情,是正常的。案例中小爱常常回答不上来妈妈的问题,可能与此有关。 沟通氛围和时机不对,孩子不愿回答 除了和记忆力的发展有关之外,一般来说孩子是否愿意回答还和孩子的气质类型、个人状态及交流氛围有关。一般来讲内向的孩子不爱交流,但从案例中得知小爱是个开朗活泼的孩子,那么孩子不愿意说,可能和其他因素有关。 第一,和中班幼儿的情绪情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关。该阶段的孩子会体验到难过、不好意思等更加细腻的情感,并会在意大人的眼光和评价。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又被家长当众询问时,孩子可能会回避。 第二,家长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和孩子的沟通。当家长在询问时表现得紧张担心,不能及时得到答案时不停催促,或者听孩子说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后情绪反应激烈,甚至严厉批评孩子,就会让孩子产生紧张、抵触情绪,而不愿意和家长交流。案例中的妈妈可能需要反思一下自己在和孩子沟通有关幼儿园的事情时,是否有上述表现。 第三,问话的时机也很重要。三四岁孩子注意的稳定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当时周围环境很嘈杂或是时间紧迫,比如刚刚接到孩子或者孩子着急和其他小朋友玩,妈妈的问话孩子可能并没听进去,如何作答也就无从谈起了。 妈妈的问法让孩子难以作答 3~6岁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形象记忆占优势。也就是说,幼儿的识记没有一定的目的性。只有引起幼儿兴趣和强烈情绪的具体情景,才更容易被孩子记住。这与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密切相关。家长随口而出的“今天玩了什么”,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笼统的问题。 此外,家长问话中的“今天”对孩子来说时间跨度太长了。4岁的孩子能够区别白天黑夜、上午下午等基本的时间单位。联系幼儿园的生活来说,孩子能够记得上午的区域游戏、中午吃完饭午休、下午户外活动等主要的时间节点。但是如果要回答“今天干什么了”“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就需要孩子按照时间流程去梳理这一天从早到晚所做的事情,并选出有代表性的、不同于往日的事情来回答。这需要孩子具备高度的记忆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到了大班下学期,这些能力才初步发展起来。所以,4岁的小爱面对家长这样的提问,自然也就无从答起了。 1.充分感知,加深印象,提高记忆力 利用孩子无意记忆和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认识事物时家长要充分调动孩子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感知,通过摸一摸、闻一闻、比一比等方法让孩子联系已有经验加深印象,提高记忆效果。例如想让孩子认识纸张时,可以让孩子摸一摸不同质地的纸张,用手试着撕一撕,再分别放进水里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等等办法,加深孩子的认识。 2.提供具体线索,帮助孩子回忆 家长如果希望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就要提供紧贴幼儿园生活的具体线索。例如,家长可以这样提问:“今天妈妈接你时,看到墙上贴了新作品。妈妈想知道你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每天乐乐都会在放学的时候跟你说再见,今天他满脸的不开心,是发生什么事情了吗?”帮助幼儿唤醒当时的情景和画面,调动起幼儿分享的欲望。 3.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让孩子愿意表达 营造轻松、愉快的沟通氛围是交流顺畅的保障,亲子沟通同样如此。首选要选择孩子比较平静、不易受干扰的时间。比如在回家的车上等和孩子独处的时间,不要选择孩子饥饿、困乏的时候,以及人多孩子心浮气躁,甚至一心想着玩的时候。询问时语气平和,倾听时耐心,不打断孩子的回答,当听到一些自己不认同的想法时不要一口否定或者情绪激动,而要认真听孩子把话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