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4岁的女儿咳嗽,就在家休养一周,没有去幼儿园。周五的时候我随口对她说:“宝宝,周一该去幼儿园啦。”她听了,歪一歪小脑袋,认真地对我说:“妈妈,如果杨小小去的话,我就不想去幼儿园了,如果杨小小不去幼儿园的话,我就去。” 杨小小是她时好时孬朋友,高兴了就是好朋友,不高兴了马上就说:“哼,我不当你好朋友了。” 我一听,这又闹别扭啦,赶紧问她:“为什么呀?”她回答我说,“因为她总生气。” 我就着急了,替她想了好几个办法,比如向杨小小表达自己不喜欢她生气,比如不和她玩了去和别人玩等等,但似乎没有什么效果,她都不置可否地转移到了别的话题。我甚至想要去找她的班主任,请她来引导一下,让小孩子间不要这么容易生气。 后来我冷静了下来,她再没有说这个事情,我也没有进一步的行动了。但这个小引子却一直让我思考,父母究竟能为孩子的社交做些什么? 人是社会性动物,朋友对人来说很重要,人际关系是否良好是心理健康的重要预测指标。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校生活、同伴关系也逐渐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作为成年人,我们很清楚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那当我们的孩子在交朋友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能做的是什么呢? 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在儿童心理学家、儿童心理治疗师迈克尔·汤普森等人所著的书《朋友还是敌人——儿童社交的爱与痛》中找到了比较满意的答案: 1.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社交的基础 虽然从幼儿园开始才能观察到孩子们之间明显的人际交往行为,但事实上,孩子们的人际交往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依恋关系是孩子人际交往的底色,亲子关系质量是孩子人际关系良好的最基本保证。孩子是从父母处获知世界是否安全,他人是否可信的,一个有安全感、对他人有信任感的孩子,才可能对别的小朋友发出的友谊信号进行正确的解读,给出合适的回应。如果父母在早期阶段已经很好地为孩子的人际关系做好了铺垫,那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大部分都可以自己解决,孩子们会在和伙伴的互动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方式去适应彼此的需要。 2.友谊比受欢迎更重要 很多父母对于孩子同伴关系的担心,可能是出于不符合实际的预期。 我们总能看到受欢迎的小孩子,一堆小朋友围着他,为和他成为朋友而感到高兴。很多父母可能会以为,这就是同伴关系的正常形态,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孩子抢着和自己的孩子玩,似乎就是自己的孩子不太会交朋友。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误区,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可能是很多人都想要的状态,但它不是常态。实际上,受欢迎的孩子只是少数,大约只占15%,不受欢迎的孩子也属于很少的部分,大部分孩子处于中间位置。 所以,对大部分孩子来说,其实是没有那么多好朋友的,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一定是需要友谊的。也就是说,他至少要有一个好朋友。 迈克尔·汤普森很清楚地在书中提到,虽然受人欢迎能获得大家的目光,但是只有友谊才能给予一个孩子在社交生活中需要的大部分东西,研究表明,同龄人能为一个孩子提供的8大成长基本要素中,有7个来自友谊,它们是感情、亲密感,可靠的盟友,施以援手的工具,滋养,陪伴以及自我价值提升。因此,孩子是不是受欢迎不是那么重要,但如果他没有一个还算稳定的好朋友,那就需要父母给出一些必要的支持和干预了。 此外,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气质类型,在生活中人们习惯用的区分就是内向和外向。气质类型有很大成分是天生的,受基因的影响,内向的孩子看起来害羞、退缩、不主动。在和小伙伴交往的时候可能就会有一些困难。如果我们不考虑孩子的特性,希望他像自己期望的受欢迎孩子那样去交朋友,这种期望就是不符合实际的,反而会给孩子和自己带来更大的压力,让孩子在交朋友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困难。 3.支持孩子的友谊 所以,如果我们知道友谊对孩子的重要性的话,需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支持孩子们发展友谊呢? 首先,父母要提供广泛的交友和参加团体活动的机会。当孩子与一个新朋友建立最初的关系时,父母是需要有意识地增加两人相处和交往频率的,比如,可以邀请孩子的朋友来家里玩。当孩子的朋友来到家里时,父母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自如的场所。如果想让孩子的朋友体会到自如,可以在一开始和孩子们打个招呼,和他们玩一小会儿,但不要试图一直在旁边教他们如何玩耍。最后,当客人小朋友要离开的时候,当着小朋友的面,向他的父母称赞他。 其次,父母要进行必要的交友助推和示范。也许你的孩子属于内向型,在游乐场内不好意思去和别的小朋友玩,但会时不时地看着那位小朋友,观察他,那么这个时候也需要你助推一下,你可以主动向那个小朋友示好,和他说话,询问他正在关注的事情。这是联结你的孩子和他之间友谊的起点,也是向自己的孩子示范,如果他想要去交一个朋友,他可以怎么去做。 再次,与你孩子朋友的父母交朋友,这样,无论是制造一起玩的机会,还是两个小孩之间出现矛盾,需要大人进行干预和调节的时候,都会更有弹性,更顺利。 4.同情孩子的社交痛苦,但也要保持理智的判断 回到本文最初的问题,如果孩子在社交中感受到了不适和痛苦,父母可以怎么办? 对于我的宝宝来说,我很庆幸的一点是,孩子会愿意告诉我她遇到的社交问题。实际上,只要我倾听到、关注到这个问题,对她来说已经是一种安慰。在随后的几天,她和杨小小有了更多的互动,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是总的来说,她对人有信任,她知道这种情绪问题是暂时的,她可以自己去探索很多方式去处理这个问题。所以,当我给她好的依恋方式、足够的安全感,在她小的时候做得足够多的时候,这个阶段的这种问题,就不需要我插手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