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支配着宇宙。”“数学是一种别具匠心的艺术。”“数学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前人可谓用尽了“重量级词汇”来强调数学的意义。数学如此重要,可对于孩子来说,他常常会感到困惑:“学数学有什么用?”“我什么时候会用到数学?”“数学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帮助我?” 数学其实很有趣,它就在孩子的身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如何基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孩子喜欢上数学,尽情地享受奇妙的数学世界给他带来的快乐。 解感篇——关于孩子的数学教育,家长困惑的十个问题 问题一:孩子为什么要学数学? 数学是孩子认识世界和探索世界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那么数学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生活层面来讲,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说“万物皆数”,生活处处皆数学,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数、量、空间、形状等相关概念的环境中,获得这些数学知识能够促进孩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从理论层面来讲,数理能力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期数学能力培养是奠定孩子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研究表明,早期数学能力对未来各个学科的学业成绩有更强的预测作用,同时数学也是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绝佳途径,而这两种能力是孩子成人、成才的必要条件。 3~6岁是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培养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期,因此,我们要重视数学在学前阶段的地位,为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问题二:孩子数学该学什么? 一提到要对孩子进行数学教育,很多家长理所当然地会想到数数,认为孩子能够从1数到100,就是数学中的佼佼者了。其实,数学不仅仅是数数。3~6岁幼儿的数学教育,应涵盖的核心概念包括以下九个方面:①集合,即能够根据物体的属性进行分类、比较和排序。集合是理解数量的基础,有了基本的集合概念,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数量、运算、空间关系等。②数感,即发展有意义的对数量的感知,了解数字有多种用途,例如生活中的电话号码是由数字组合而成的,5颗星星和5颗糖果都表示“5”。③数数,不仅仅是让孩子机械地背诵数词,更应该让孩子理解数的含义,并能对数量进行表征。④数运算,孩子对于这个概念的习得需要有集合与数数的基础,我们需要借助数学教具去帮助孩子理解运算,而不能强制性要求孩子背诵数运算。⑤模式,通俗来讲,就是生活中的识别重复性和找规律,这是形成幼儿代数思维的必要基础。⑥测量,在这一概念中我们需要让孩子了解到物体的属性,例如一个杯子有多种可测量的属性,如高度、周长、重量等。同时也需要让孩子知道物体之间可以用测量进行比较和精确的描述。⑦数据分析,即提出问题,寻求答案。这是很多家长和老师容易忽略的一个核心经验,但实际上孩子在学前阶段是具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能力的。⑧空间关系,即定位我们周围的世界,能够进行空间描述和空间想象。⑨图形,即能够对各种图形进行识别和分析,并能进行图形组合。 问题三:孩子怎样学数学?为什么1、2、3、4这么简单的东西,孩子掌握起来这么困难?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对于成人而言,1、2、3、4是简单的数字,但是对孩子来讲,这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日常生活中,成人乐此不疲地让孩子背诵1~100的数字、背诵乘法口诀、背诵10以内的数运算,但是,孩子的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就是记诵吗?显然不是!数数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固定顺序原则。例如1~9的数字顺序是固定的,但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小朋友会出现漏数、跳数的情况,因为机械的背诵使孩子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数,所以我们需要借助一些数字歌或者接数、倒数的游戏帮助孩子理解数数原则。二是一一对应原则。当我们让孩子进行数物对应数数的时候,会出现口比手快的现象,究其缘由,是因为孩子停留在唱数阶段,所以我们可以在生活中玩一些数物匹配的游戏。三是顺序无关原则,即可以理解按照不同顺序点数物体,不会影响集合的总量。四是基数原则。这一原则是以上三个原则的综合运用,例如,当我们问孩子“一共有多少”的时候,孩子能够直接说出最后一个数词,并且也能理解,即使改变物体的顺序,依旧不影响总数的大小。由此可以看出,我们认为非常简单的1、2、3、4,对于孩子来说,需要经过几个原则的内化才能掌握。 问题四:别人家的孩子能很快地心算,为什么我家孩子还要掰手指头? 育儿的过程中,父母常常会遇到一些“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能够心算,别人家的孩子能够快速数出1~100,这样的情景无形中给家长带来了压力和焦虑。那么,即便自己家孩子在这些方面表现暂时欠佳,甚至要靠掰手指来数数运算,就能说他有数学方面的困难吗?其实不然。 一方面,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学前儿童正处于前运算阶段,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儿童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发展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手指作为一个非常好的自身学习工具,能够帮助孩子学习如何参照实物进行数运算。所以,学前儿童掰手指头进行运算是一个很普遍的行为,孩子都是由借助实物进行运算逐渐过渡到心算的。另一方面,孩子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每个孩子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也不一样,有些孩子能够心算,说明该孩子在数理智能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有些孩子的数理方面不是他的优势智能,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借助手指或实物进行运算,但最终都会过渡到抽象阶段。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根据他的差异进行相应的指导,切忌在学前阶段强迫孩子掌握心算技能,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