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幼儿园每周上一次绘本课,有一次去得早,赶上了下午的点心时间。我发现一个叫小雅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不大一样,如果老师不喂她,她就坐着不肯自己吃。老师把馒头放到她的手上,她也没有想吃的意思,一定要老师把馒头放到她的嘴巴里,她才理所当然地吃起来。 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精神状态是比较散的,很难集中。只有特别关注她,她才能跟上课堂的节奏,但是班级里还有其他的孩子,不可能时刻都以她为中心。后来下课我和带班老师聊天,才知道小雅的妈妈平时为她做得特别多,甚至还带了两套睡衣,希望老师在午休时看到小雅流汗就赶紧给她换。 小雅不大爱说话,因为通常她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妈妈就帮她处理好了。小雅的妈妈很想做一个100分的妈妈,凡事尽心尽力,也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但是为什么孩子反而精气神很不足呢? 育儿就像在跳交谊舞,父母可以勇敢示弱 有一首诗叫作《牵着蜗牛去散步》,是说家长要放慢自己的脚步,陪着孩子慢慢成长。这虽是一个很好的比喻,但表达的是家长在牵着孩子,很容易家长主动,孩子被动。 实际上,育儿就像在跳交谊舞,父母前进几步,孩子就退后几步。想要孩子自己前进,父母需要自己先后退几步。 很多父母想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很乐于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共读,哪怕讲得口干舌燥,或者自己实在是疲惫不堪,也觉得应该做好亲子共读。如果父母一直这样做,反而会发现,孩子推一步走一步,家长不提读书,孩子很少会自主阅读。 父母可以适当示弱:“妈妈今天真的很累,要不你去选一本字少一点的书,妈妈给你读好吗?”或者假装自己忘了书中的内容:“书里的小熊为什么这么开心呢?我都忘了,是发生什么事情吗?” 当父母后退几步之后,孩子会很有动力前进几步,他会发现,原来自己可以主动尝试,还能帮到爸爸妈妈,会特别有成就感。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出色别慌,每一个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 有一个朋友带着孩子来我家玩,看到我的女儿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好,也很喜欢阅读、唱歌、跳舞,回家之后,和我说是不是自己太懒惰了,是不是应该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再花点心思? 我也没想到自己的孩子会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给别人带来焦虑,但设身处地想一想,作为父母,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很容易有很多心理活动,比如是不是自己的懈怠,耽误了孩子。我曾经看到比孩子年纪小的小朋友报了5个兴趣班,也不由自主地产生是不是应该去了解一下兴趣班的念头,怕自己轻视了,孩子就跟不上了。 后来我也真的搜罗各种信息,带着孩子在兴趣班试听的道路上奔波,做各种各样的比较。有一段我为在两家机构之间选择而苦恼,女儿问我:“妈妈你为什么不开心?” 我开始反省为什么不开心,我感受到原来这不是我想学,也不是我女儿想学,而只是看到别人学,给孩子增加了很多额外的期待。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如果填入了太多身不由己的学习,孩子就没有自己的成长空间了。 不要苛求孩子事事完美,在错误中也能学习 考试往100分去努力,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有些小学,考试考99分可能都是排名中等的,所以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能表现优秀,哪怕是1分,也不能随意丢。 在这种观念下,希望孩子的学习又快又好又自觉,吃饭稍微慢一些,都要被数落:“以后上了小学,别人早吃好了去做作业,你还在这扒拉半天呢。”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希望孩子完美,更多的是希望可以保持一种领先的优势,千万别落后。 我也有过这样的困扰:如果不要求孩子追求完美,孩子对自己要求也低,那么就很容易落后。这对孩子的成长有没有影响呢? 后来,有一句话让我恍然大悟,那就是“在错误中也能学习”。我从小到大都不喜欢试卷上红色的叉,觉得是对自己的批评和否定,但是换一个角度想,这不是正好告诉我,自己在哪些地方掌握得比较薄弱,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吗? 有了这个理念之后,我不再苛求自己做100分的父母,也不再苛求孩子做100分的孩子。当那些不完美出现的时候,我反而带着一份感恩的心态,又一个在错误中学习的机会来了。 做60分父母,并不是放弃学习,放弃管教,而是自己别绷得太紧,松弛下来,用一种认真而放松的心态,去对待孩子和自己的成长。都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60分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成长的空间,孩子能够像一颗生命力旺盛的种子,发芽、开枝、散叶,长成茁壮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