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能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作 者:
澜墨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0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人的品格“成色”,往往在极端境遇中显露无遗。一直泡在蜜罐里的孩子,在灾难考验面前,交出的答卷也不尽相同。大部分孩子具有强烈的同情心、同理心,对他人的苦难感同身受,能够尽己所能地伸出援手,在时代大潮中迅速成长。这固然是良好的学校和家庭教育结出的硕果。然而,某些孩子的“冷血”言行却让人震惊、忧心和痛心,从中暴露出我们教育的盲点、短板和不足,令人警醒,亟待匡正。

      学习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借口

      疫情防控时期,在校学习被叫停,学生们在家上起了网课。随着形势一天比一天好,开学提上日程,有个学生却在朋友圈吐槽:“昨天上海多了19个治愈的新冠病例,眼看疫情有好转,不能在家自学多久了,在学校学还要面对很多没必要上的课和活动,还会受多管闲事的同学影响。疫情就不能再严重些?新冠病毒,前进四!”

      前进四,是科幻小说《三体2》中“自然选择号”飞船的最大加速度档位。疫情造成我国4000多名同胞罹难,数万人感染,经济停摆,损失严重,影响国计民生,但在这个“分数至上”的孩子眼中,只不过是一个在家自学、摆脱“不必要”的课程和“多管闲事的同学”的好契机。为了能不受干扰地学习,他甚至希望这场灾难不仅不要停,还要“来得更猛烈一些”,以极限速度反扑。不可否认,他非常勤奋好学,也很自律,但小小年纪就暴露出来的自私冷酷令人不寒而栗。

      更让人痛心的是,这并非孤例。

      去年6月,震惊大众的“湖南怀化新晃一中操场埋尸案”曝光。然而,当记者前去采访,问及邓世平老师的死时,该校学生的回答非常冷静,接连几个都是:“不关我们什么事,首要的是学习”“第一件事是学习,别管其他的事情”。且不说邓老师正是为了捍卫学生们的健康和安全才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单说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人遭遇残杀,他们也不该如此麻木不仁!

      年龄从来不是冷酷的挡箭牌,学习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借口。生而为人,不只是徒具其形,而应具备基本的人性,怜弱惜小、抑恶向善是最朴素的价值观,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缺乏最起码的是非判断,对万物生灵吝于悲悯,即便门门功课全优,但在人生的考场上,答卷只能盖上鲜红的“不及格”。

      成绩决定走得远不远,品行决定方向对不对

      明代思想家吕坤曾有过论断:“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

      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之一,因为他,大半个欧洲都被熊熊战火吞噬。希特勒小时候偏科严重,但历史和艺术成绩都很优秀,地理也不错。法语老师爱德华·胡默如此评价他:“希特勒当然有些科目有天赋,但他缺乏自制力。他脾气暴躁,无法服从学校纪律……他对建议或批评表示敌意。”

      这个狂热而偏执的好战分子,当他一步步登上权力的宝座之后,将世界推入了战争的深渊,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政策令逾600万犹太人死于屠刀之下。都说“权力使人疯狂”,其实它不过是件工具,疯狂的是那个掌握它的人,是将千千万万个生命视为草芥、任意践踏,用残酷无情的方式改变世界的刽子手。这样的人,权力越大,危害就越大。

      还有多年前发生的中国留美学生卢刚枪杀导师一案,曾轰动国内外。

      卢刚聪明自负,但人品不好,天性中潜伏着一种可怕的“杀气”,攻击性很强,让人下不了台,还十分自私,几乎没人愿意与他来往。他获得太空物理博士学位后,后续学业和工作都不顺利,就将此归咎于同门师弟山林华的优秀和导师对自己的漠视,强烈的挫败感和妒火致使他失去理智,犯下血案。

      枪击案发生后几天,美国报刊发布了卢刚写给二姐的一封信。信中,他写道:“你自己不要过于悲伤,至少我找到几个垫背的人给我陪葬……人的欲望是没有尽头的。在美国虽然吃穿不愁,但上边有大富人,跟他们一比,我还是个穷光蛋。”字里行间,毫无悔意,冷酷得可怕。

      高智商犯罪的最新案例,还有震惊一时的北大才子吴谢宇弑母案。其手段之残忍,计划之周密,情节之恶劣,突破了人性的底线,令人发指。

      这一桩桩一件件,骇人听闻,发人深省。病态追求成功,肆意践踏生命,无视人类疾苦,必将引发灾难,危害社会,影响恶劣,自己也会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同样是高智商,同样是“学霸”,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淡泊名利,敢医敢言,不计生死,披荆斩棘,不仅登顶科研高峰,更赢得了“国士”的无上荣光。

      17年前,他是抵御“非典”的国之利刃。17年过后,面对新冠肺炎,84岁高龄的他临危受命,再次披挂上阵,担负着所有人的期待,果敢逆行,连夜直奔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在今年最艰难的那几个月里,他站在抗击疫情的前线,给全国人民吃下定心丸。不仅如此,他还通过远程视频连线,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策略及最新研究成果,为全球抗疫作出了重要贡献。

      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是我国著名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是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二人一生致力于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正是他们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了钟南山,培养了他严谨敬业的精神、无私奉献的品格,以及对世界饱含同情与爱心。

      由于受动荡年代的影响,钟南山36岁才真正穿上白大褂行医,43岁公派留学英国,可谓“大器晚成”,但他胸怀祖国,奋发图强,著作等身,功勋卓越,科研成果和精神价值彪炳千秋,赢得了人民的无比爱戴。他的人生是大写的人生,无愧于《人民日报》所给予的崇高评价:“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