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的媒介实践:新时代共青团微信运营与传播策略(2014—2017)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宇涵,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助理研究员,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青年发展论坛

内容提要:

ICT(信息传播技术)的赋权,为共青团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引领提供了渠道。通过构造周抽样,考察了团中央微信平台的主题内容、信息来源、高频词语、情感表达等内容,同时通过访谈了解用户体验和传播效果。发现其微信公众号呈现思想引领内容增加、话语表达风格多样、内容来源广泛等变化,这些变化与共青团领域的几次重要改革存在密切联系。但随着青年话语意识的觉醒与各项改革的深入,对共青团新媒体网络思想政治功能与话语表达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团属新媒体要推进媒介融合,壮大主流价值传播力;构建政治认同,打造“团青共同体”;坚持守正与创新,改善话语表达方式。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20 年 10 期

字号:

      一、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一种政治传播形态

      政治传播是指政治传播者通过多种形式传播政治信息,以求影响信息接收者的态度和行为,从而推动政治过程的一种行为。[1]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政治性是共青团最鲜明的属性,其重要的实践路径,就是通过思想引领,“以一定的社会媒介传播延续一定的政治文化”[2],吸引和凝聚青年,从而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传统的政治传播是一种教条式宣导,旨在通过政治信息的海量灌输强化记忆,受众被认为是集体无意识,这种传播模式面临着人们的“对抗式解码”。随着信息传播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全面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重构了人们的话语表达和人际交往、社会互动,这种技术赋权(empowerment)为青年畅所欲言地表达观点提供了畅通的渠道,更多“底层声音”有了被倾听的可能。通过网络场域的意义建构、公共讨论、符号衍生、语态重建和身份确认等话语模态的再形构体现了青年政治表达方式的演变主潮,并形成另类的政治表达空间。[3]

      技术发展带来的便捷高效,使得利用新媒体对青年开展网络思想引领成为共青团在移动互联时代一项突出的重要职能。新型网络平台因其结构性优势成为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的主阵地,其独特的呈现方式模糊了传统政治传播的“目的性”和“控制性”,使政治术语与生活话语的结合成为可能,政治“改头换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伴随着这种回归和迈进,微观政治越来越凸显出来。微观政治与‘微传播’的镶嵌与耦合,迅猛激活了微政治传播”[]。这种强调互动、对话、赋权的传播模式契合了当代青年的数字化生活方式与表达习惯,政治价值与内涵也有了更多表达方式,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经过几年的发展,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已成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新媒体政务平台,在共青团系统和国内主流媒介平台起着先锋引领的作用。本研究聚焦共青团中央微信平台2014-2017年的微信发布情况,对内容、标题、传播过程、传播效果等环节进行分析,对平台受众的使用与满足情况进行深度访谈,旨在探寻以下几个问题:(l)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推送和传播特点是什么?在共青团改革大背景下,其微信传播是否发生了改变?(2)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功能实现的状态是怎样的?(3)新的传播格局下,共青团思想引领水平如何进一步提升?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与样本选择

      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于2013年正式上线,以信息发布及时、回应青年关注、话语风格活泼而广受关注,被亲切地称为“团团”。上线以来,始终位居全国政务新媒体榜以及共青团系统新媒体排行榜前列。在2014年国内首个全国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报告中,共青团中央居中央国家机关政务新媒体综合排行榜第五。[5]选择共青团中央的微信公众号,能较好地考察主流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影响因素,以及用户的新媒体选择偏好。之所以选择2014-2017年的时间段,因该段时间恰逢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共青团系统的改革相继进行,通过对该时间段内共青团中央微信运营情况的分析,也可考察具体运营内容的变化及其意义。

      本文样本选择采用构造周抽样方式,上下半年各抽取一周作为样本,共抽取8周,56天。以2014年上半年为例,第一周以及年中最后一周均为不完整周,可以先剔除,剩下25周。将第一周分配给周一,后24周依照固定间隔分配给周二至周日,再随机抽取构成一个完整周样本。研究表明,一年抽取2个构造周的样本可以较为可靠地反映总体。[6]在研究方法上,本文还辅之以深度访谈法。深度访谈是一种质性研究的常用方法,针对少数特定群体开展深入的个人访谈,以探究他们对特定想法、项目或情况的看法。访谈通常用于提供其他数据(如结果数据)的背景,提供项目中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发生的更完整的画面,其主要优势在于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以及更轻松的氛围来收集信息。[7]本文使用访谈法旨在探究团中央微信公众号用户的看法与使用体验,从另一方面考察微信传播效果,更好地充实主题内容。

      (二)编码与信度

      结合微信公众号自身特点,笔者将微信公众号的分析类目归类为内容主题、推送数量、信息来源、原创性、标题特点、互动反馈等指标(详见表1),通过对不同年度以及相同年度不同时间段的多重比较进行分析。

      表1 微信公众号编码①类目
类目操作性定义
内容主题1.思想引领(主要涉及爱国情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理想信念与人生价值观引导) 2.权益维护(维护青少年的正当权益) 3.青年服务(与青少年日常生活和工作相关的各类资讯报道) 4.时政新闻(时事政治新闻报道与评论) 5.娱乐互动(娱乐性和互动性强的内容) 6.哲思美文 7.先进典型(先进个人和机构的推介) 8.团内要闻 9.其他
信息来源媒体机构/党政机构/各级团组织/团中央机关/文化教育机构/个人和机构自媒体/其他(以上机构含经过认证的个人)
传播形式文字/图片/视频/各类型组合
原创性是/否
标题特点字数/标签/情感性符号和字词
互动反馈评论、点赞情况
情感表达文章的立场表达,赞成还是反对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