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智慧+共享”模式的理论模型及机制分析

作者简介:
钱慧敏,管理学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网络营销,战略管理;何江,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关娇,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

原文出处:
产经评论

内容提要:

物流业的有效快捷发展仍面临行业信息化程度低、互联互通性差、标准化水平亟待提升、用工和末端配送成本高等系列挑战。如何在物流业中注入“智慧”和“共享”因素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在“智能+”新理念背景下,构建物流企业“智慧+共享”模式理论模型框架,探讨其耦合运作制约因素和实现路径,对拓展相关理论研究及推动物流企业“智慧+共享”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收集到的365份文献样本资料,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并借助Nvivo11.0软件进行文本资料编码,构建物流企业“智慧+共享”耦合的扎根理论模型,进而探究其制约因素。结果显示:物流企业“智慧+共享”耦合的制约因素可划分为物流智慧化水平、物流共享化水平、耦合环境、耦合机制、耦合能力、耦合意愿、企业特质等7个主范畴以及23个副范畴。内驱因素、外驱因素、中介因素和调节因素构成四大机制及各作用路径交互融合,共同推动物流企业“智慧+共享”耦合运行。建议加强企业内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物流智慧化、共享化运作能力和运作水平。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20 年 10 期

字号:

      一、引言及文献简述

      共享经济从2016年到2019年连续4次被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智能+”,此后一些企业将“智慧+共享”运作模式应用于物流等诸多行业中。传统物流企业主要通过调整结构、高效运作进而实现降本增效,而未来物流企业将通过“智慧+共享”的运作模式从更深层次上促进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何黎明(2017)[1]提出智慧物流的核心理念是协同共享,协同共享将有效助推智慧物流企业打破企业边界和信息不对称障碍、提升服务效率和体验、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解决末端配送问题,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钱慧敏等(2019)[2]认为“智慧+共享”模式能有效推动物流系统多环节耦合一体化,促进物流运作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国家信息中心于凤霞在2018(第二届)中国智慧物流科技创新发展论坛演讲中指出,运用共享经济模式助推物流发展并实现物流业转型升级和降本增效,共享将成智慧物流未来趋势。2019年5月召开的2019中国智慧物流大会上,多位专家也提出“共享经济将推动智慧物流降本增效”。菜鸟物流也于2020年初开始在上海尝试“共享智能柜”试点,探索“智慧+共享”物流模式的落地实践。总体来看,智慧物流、共享物流背景下的物流企业“智慧+共享”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和未来发展重要趋势。然而物流企业“智慧+共享”耦合实现涉及物流智慧化、共享化两种模式以及整个物流企业内外部体系多要素耦合运作,其过程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耦合因素是制约物流企业“智慧+共享”耦合实现和落地施行成效的关键,从理论上系统梳理和探究这些制约因素,揭示其相互关系和耦合驱动机制,既可为物流企业“智慧+共享”耦合实践探寻关键点和实现路径提供参考,也对进一步丰富相关理论和引导后续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智慧+共享”物流的理念源于近年来盛行的智慧物流、共享物流。其中,智慧物流的理念早在2009就已正式提出,但其理论探究主要兴起于近几年,且当前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智慧物流发展趋势与路径(何黎明,2017)[1]、智慧物流信息系统搭建(Xing,2018)[3]、智慧物流平台建设(Barenji et al.,2019)[4]以及智慧物流服务质量、转型升级和配送体系优化(Fu,2018[5];Hu,2019[6])等方面。共享物流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但其发展相对缓慢,近年来的兴起与共享经济潮流有关。现有成果主要包括物流信息资源共享(Liu et al.,2015)[7]、物流运力共享(Wang et al.,2019)[8]、物流成本与利益共享共担(Zhang et al.,2019)[9]、物流基础设施与知识服务共享(Melo et al.,2019)[10]以及共享物流发展框架体系、基本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Ocicka和Wieteska,2017)[11]等方面。梳理文献可知,学术界对于智慧物流、共享物流相关研究已取得较丰硕成果,但已有文献大多从智慧物流或共享物流单一视角进行探讨,而对物流企业“智慧+共享”模式的理论探究着墨甚少,相关理念较多出现于行业报告和实践报道。从仅有相关文献来看,也更多是针对“智慧+共享”物流实现路径的定性描述以及耦合效应的实证探究(钱慧敏等,2019[2];胡晓静等,2020[12]),而对物流企业“智慧+共享”耦合制约因素及其驱动机制等则缺乏实质性问题分析,故这一问题仍有待深入探讨。

      物流企业智慧化发展助力其提升运作效率,但仍面临行业信息不对称、资源浪费严重、用工和末端配送成本高等系列挑战;而物流企业共享化发展推动其降低成本,但仍面临物流信息化程度低、互联互通性差、标准化亟待提升等痛点。本研究拟尝试提出“智慧+共享”耦合运作模式缓解当前物流企业困境,通过智慧化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共享化降低物流成本,进而实现物流企业降本增效和转型升级。基于此,本研究探索性剖析物流企业“智慧+共享”耦合理论基础,运用扎根理论系统性探究物流企业“智慧+共享”耦合运作制约因素,进而提出系列策略建议。本研究主要贡献在于:一方面,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系统地提取了物流企业“智慧+共享”模式的耦合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制约因素的扎根理论模型,剖析各制约因素及其驱动机制;另一方面,系统地提出物流企业“智慧+共享”运作模式理念,深入分析其基本内涵与运作机理,结合耦合制约因素的理论模型框架提出物流企业“智慧+共享”耦合运作实现路径。研究所得物流企业“智慧+共享”模式扎根理论模型及相关启示可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框架借鉴,并为未来物流企业“智慧+共享”实践活动开展提供理论经验引导。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一)物流企业“智慧+共享”耦合理论基础

      1.耦合理论

      耦合作为一个物理学基本概念,指的是两个及以上系统(或运动方式)间通过彼此交互作用乃至联合起来的一种现象(吴勤堂,2004)[13]。耦合的基本前提是各方存在相互关联性,且强调突破各子系统要素间分裂、独立状态,进而基于功能性耦合实现各子系统要素的相互融合与互动。目前,耦合系统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研究,且常被应用于表征各子系统间彼此依赖、促进、协调的动态良性互动关系。基于此,本研究尝试运用耦合理论探究物流企业智慧化与共享化交互作用关系。

      2.物流智慧化与共享化的耦合关系

      物流智慧化是指将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运用到现代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系统执行自动化、运作智能化和决策智慧化,进而促进物流运作效率提升的现代物流模式。物流共享化主要指基于物流装备设施、信息技术、平台系统、人力物力等物流资源的共享,实现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供需结构重构、物流运作成本降低、系统整体效率提升,助推物流系统共享化转型升级的现代物流模式。伴随智能技术和共享经济业态在物流企业的推广应用,物流智慧化和共享化已逐步演变成为相辅相成的两种运作模式,二者有着协同共生的天然耦合关系。一方面,物流共享化发展离不开智慧化技术赋能,需要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智慧化技术为基础进行大规模数据计算;同时,智慧化技术是共享物流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数据流动、信息技术标准化、数字化共享、网络共享平台交易的支撑和基本条件,也是推动物流共享平台整合海量资源、供需数据流量化、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和资源高效利用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物流智慧化发展离不开共享模式,整合、开放、协同、共享是智慧物流实现供给侧改革、降本增效的关键所在,智慧物流需要借助共享平台的力量实现服务场景、物流要素、商业模式、产业链上下游、与其他行业等的“点线面体”多维有机整合,充分释放智慧物流产业增长空间。物流企业智慧化模式将助推企业内部实现智能高效运作,而共享化模式则将促进物流企业内外部资源实现协同共享,二者耦合协作有利于物流企业大幅缩短配货时间、整合货运市场、共同抵御风险、“全链条”协同融合、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由此可知,物流智慧化和共享化具有天然耦合“基因”,共享物流“智慧化”、智慧物流“共享化”是未来物流企业发展趋势,物流企业的“智慧+共享”耦合运作、共融共生将打破传统行业企业边界、实现多方利益主体的协同合作,打造互联共享的智慧共享物流生态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