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出“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党的奋斗目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对食品和药品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对果蔬、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生鲜食品和医药生物制品、疫苗等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冷链物流行业快速增长。这种社会消费升级,经济快速发展,使得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现阶段冷链物流供给能力的短缺和供给质量缺乏保障,特别是不同运输方式的衔接、联运等存在标准化、信息化等短板,严重影响到了冷链物流的服务水平改善与提升。交通运输行政监管部门应履行行业社会责任、引领冷链物流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政治站位的高度迎接多重挑战。 近年来,随着我国冷链物流历经黄金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学者们在冷链物流标准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刘炳城[1]对比研究了国内外冷链物流标准化发展情况,针对我国发展现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安久意[2]对我国冷链物流标准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冷链物流标准建设思路。刘丹[3]分析了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标准建设滞后的原因,并提出促进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的策略。常燕宁[4]采用博弈论概念的方法,提出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并提出推广实施过程的制约因素及解决措施。谢如鹤和刘广海[5]介绍了发达国家和我国食品冷链标准化建设情况,提出规范操作和完善管理制度等关键举措。常丽娜、万燕芳等[6-7]研究了发达国家冷链物流标准化经验及借鉴启示,提出了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框架及发展建议。 这些研究多关注于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存在的不足以及某一类别冷链产品的标准化建设,只有个别学者研究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经验和对我国的启示,但并没有系统地对比研究我国与典型发达国家冷链物流标准体系且提出主要成果,而这是我国在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阶段就需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走国际化标准之路是必然的选择,且基于此提出该体系构建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2 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的市场前景与社会价值 2.1 发展冷链物流的市场前景 冷链物流主要是医药、食品、农产品等全程冷链配送生态闭环,以保持一定温度要求的运输全过程,实现这些冷链货物的保质运输。随着居民消费不断升级,互联网等新兴经济迅速发展,网络购物越发普及。2015年网购人数达4.1亿,消费金额占消费的15%,到2020年将以每年20%的增速增长,占比将达到24%。其中,移动端购物将占主导:2015年移动端网络购物占比达到51%,到2020年将达到74%,而生鲜电商是冷链物流不容忽视的市场。冷链物流的市场前景巨大,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可以达到4700亿元,年复合增速将超过20%,我国冷链物流将迎来行业发展契机。当前,我国综合冷链流通率仅为19%,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冷链流通率达到85%以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者对于生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绿色、有机产品需求大幅提升,这也给冷链物流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冷链运输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货物位移过程,而是关系到人民幸福与否的国计民生问题,具有重要而现实的社会意义。 2.2 发展冷链物流的社会价值和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和行业不断加大对冷链物流的政策引导与关注。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家食/药监局、商务部等部门颁布了关于“冷链物流”相关的文件,包括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国家药监局关于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等。从国家各部门密集下发各项政策,足以说明冷链物流已经深度融入我国产业链的各个核心环节,冷链物流安全性关系到医药品、食品等民生安全。特别是2017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和交通运输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同时启动交通运输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和冷链货物陆空联运多式联运通用要求等标准立项工作,加快冷链物流规范化建设。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据统计,2018年全国冷库新增库容488万t,同比增长10.3%,冷库总量达到5238万吨[8]。交通运输企业也陆续开始参加国内外的GDP、CEIV认证,对冷库的基础设施、主动式的温控集装设备、信息追溯和监控设备等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 3 我国冷链物流标准走国际化之路是必然的选择 3.1 标准化滞后成为阻碍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相比我国冷链物流不完整、不健全的标准体系,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例如,德国有完备的冷链法规制度和专业化的操作流程;日本有全面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法律支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涉及农产品质量监管、整个物流行业的规范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相比之下,我国冷链物流管理方面法规相互交叉,指导性较低,特别是涉及运输方面的法规标准更是少之又少。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颁布的各类冷链物流标准共200余项,具体见表1。因此,只有进一步加强建立健全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形成冷链物流发展的制度保障环境,才能推动全行业进行标准化管理,促进冷链物流行业整体健康有序的发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人民生命安全[8]。 表1 中国冷链物流标准总体情况
序号 | 分类 | 细分 | 标准数 | 标准类型 | 数量 | |
1 | 基础标准 | — | 9 | 国标 | 6 | |
物资管理 | 2 | |
机械 | 1 | |
2 | 设施设备标准 | 冷库 | 18 | 国标 | 11 | |
商业 | 4 | |
船舶 | 2 | |
机械 | 1 | |
冷冻冷藏设备 | 26 | 国标 | 14 | |
机械 | 5 | |
交通 | 1 | |
汽车 | 2 | |
商检 | 1 | |
国内贸易 | 1 | |
物资管理 | 1 | |
团体标准 | 1 | |
包装 | 3 | 国标 | 3 | |
3 | 技术与管理标准 | 综合 | 16 | 国标 | 10 | |
肉类 | 26 | 国标 | 13 | |
农业 | 1 | |
国内贸易 | 8 | |
物资管理 | 1 | |
地方标准 | 3 | |
果蔬 | 73 | 国标 | 31 | |
国内贸易 | 20 | |
农业 | 10 | |
林业 | 5 | |
商检 | 1 | |
地方标准 | 6 | |
饮料 | 4 | 国标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