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的日本范式  

作 者:

作者简介:
朱启超,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技战略研究智库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姝,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技战略研究智库研究助理、《国防科技》编辑部编辑。

原文出处:
日本学刊

内容提要:

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对于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承接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分工、塑造国家安全科技基础等意义深远,因而受到世界主要国家的高度重视。二战后,日本根据其特殊的政治环境、留存下来的科技工业基础,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策略,为日本推进科技产业创新、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开展全球贸易等提供了重要支撑。分析日本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的动因背景、基础条件、主要举措和成效,总结日本关于军民两用技术的战略规划、项目布局、法律与经济政策上的经验启示,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推进军民融合和两用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20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815.5;F42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874(2020)03-0101-27

      所谓“军民两用技术”,一般简称为“两用技术”(dual-use technology),即同时满足军事应用与民间应用的技术,也可以理解为从技术研究计划立项开始就同时论证军用前景和民用潜力的技术。尤其是许多新兴技术,往往具有军民通用(omni-use)的特征。①二战后,日本在美国扶持下逐步确立了“以民掩军”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凭借其二战中留存下来的制造业实力,通过大力发展军民②两用技术,建立了门类齐全、水平先进且发展潜力巨大的军工生产体系,其独特发展模式多年来一直广受关注。美国学者理查德,塞缪尔斯(Richard J.Samuels)等在20世纪90年代曾对日本军工产业所具有的“技术爱国主义”(technological nationalism)属性,及其对日本制定安全保障政策的推动作用做了深入研究。他指出,虽然战后日本的军费开支在整体上维持了相对较低的水平,但日本却拥有很多在全球首屈一指的军民两用技术。军事经济虽然在日本经济的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军工技术却是其高新技术的重要来源。③冯昭奎、张洁等中国学者对日本战后科技政策的演进给予关注,重点分析了日本两用技术发展对其产业结构变迁的作用和影响。④还有学者从科技对经济溢出效应的角度研究两用技术的发展对于日本战后经济复兴的意义,以及大国权力竞争对于技术革命发生发展的显著拉动作用。⑤其实,直到近来,关于如何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的问题在日本国内仍不时引发讨论。例如,东京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河村丰认为,如何界定“防卫”界限的难度极大,应该将军事技术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划分出去,并对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进行严格限制。此外,若国防技术的研究经费主要依赖防卫省等机构出资,便不可避免地会对研究的中立性和自主性造成损害。⑥前防卫省防卫装备厅厅长渡边秀明认为,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是打破装备技术多样化和高价格化趋势的有效手段,日本防卫产业应尽量关注防卫领域以外的技术发展,注重与其他省厅、科研机构合作推进技术创新。⑦同志社大学教授村山裕三则认为,中美两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日本与两国在经济、安全上息息相关,无法独善其身,必须从经济安全保障的视角来调整本国的技术发展政策,强化对军民两用技术的管控。⑧总体来看,已有研究多侧重日本两用技术发展的某一方面,如政策演化、经济刺激、财政支持等,但从发展动因、政策举措、发展成效、未来影响及经验启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研究的文献还不多见。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迅猛,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科学开展科技战略与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既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又可满足国家安全的需要,因此越来越受到各国关注。日本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的做法,对于他国具有切实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日本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的动因和背景

      国防科技曾被日本政府视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国防实力的基础和根本。但是,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日本在战后初期就如何发展本国国防工业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自己不发展就可能陷入被动地位;另一方面,如果日本要发展国防科技,不仅会遭到国内民众的反对,还会受到国际社会的抵制,尤其是美国对日本实施了种种严格限制。因此,日本从调整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着手,借美国的军事“保护伞”,将战前的大型军工企业改造成民用工业,优先发展民用生产,利用私营企业的技术力量为军工生产服务。⑨日本不仅依靠本国原有的雄厚工业制造能力快速恢复了国民经济,也为振兴本国军工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战后以来,日本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二战结束到1956年。这一时期,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国防工业发展受到了严格限制,只能将资金投入到大学等基础技术研发机构,不断充实和完善本国理工科教育体系,奠定了日本扎实的国家科技基础。日本在这一时期也试探性地发展一些未来能够应用到军事领域的基础技术,但尚未形成规模。(2)1956年至21世纪初。1956年日本成立科学技术厅,并制定了《科学技术政策》,确定了以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带动国防工业发展的总原则。从这一年开始直至21世纪初,日本开始大力发展核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材料技术等兼具军用和民用性质的高新技术,对日本军事高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3)2014年至2016年,日本防卫省相继发布《防卫生产、技术基本战略》和《防卫技术战略》,2015年10月防卫省又成立了防卫装备厅,专事负责日本国防装备产品的开发、采购和出口。这一系列举措和2014年通过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草案,大幅放宽了日本对外输出武器和技术的范围,加快了日本军民两用技术及装备走出去的步伐,日本防卫装备和技术输出也迈上了快车道。

      日本为何要走依托军民两用技术壮大本国军工产业的道路,概括来说,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宪法及国际公约的限制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作为战败国,日本军工产业的发展在战后受到国际社会的严格限制和监督。《波茨坦公告》第11条规定:禁止可以使日本重新武装作战之工业。日本除“将被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需及可以偿付赔款所需要之工业”以外,“可以使其重新武装作战之工业”一律拆除或充作补偿。⑩在1947年5月3日施行的《日本国宪法》(即“和平宪法”)第九条中规定,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由于《波茨坦公告》与“和平宪法”从国际社会和日本国内两方面彻底限制了日本发展军事工业的可能性,加之二战中日本全国的军工厂几乎成为废墟,国防工业基础被摧毁,国防工业生产处于完全停滞状态。日本要大规模恢复和发展国防工业,不仅受到严格监督和限制,还缺乏基本的生产和制造基础,只能走依靠民用企业、将发展军工产业实力与发展民用技术相结合的道路。(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