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020年1月20日,国务院将新冠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2020年1月23日上午,武汉开始隔离封闭城市,疫情历经三个月左右,基本进入尾声,浙江、江苏等省份已经开始积极复工。这场疫情对于全球化企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大量企业采用离岸生产、外包生产等生产模式,在生产管理上广泛采用精益生产中的即时制(JIT)生产管理方式,通过减少库存、减少浪费、降低企业成本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但是,当面对诸如此次严重疫情之时,供应链问题会凸显,严重时甚至会引起企业停产,如韩国现代就面临部分停产,损失可能超过一万亿韩元(第一财经,2020);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在2020年1月30日提出疫情将有助于美国制造业回流或者重新考虑其在中国的供应链(“The fact is,it does give businesses yet another thing to consider when they go through their review of their supply chain”)(Inquisitr,2020)。从国内宏观数据看,2月铁路、公路、水路、民航货运量下降26.5%(环球网,2020),其中:铁路货运方面,2月铁路累计发送货物3.1亿吨,同比增加4.5%(国家铁路局,2020);航空货运量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2月西南地区货邮吞吐量完成5.9吨,同比下降32.7%(西南地区机场生产统计系统,2020),西北地区货邮吞吐量1.7万吨,同比下降26.7%(中国民用航空西北地区管理局,2020);港口集装箱吞吐方面,2月8大枢纽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下降19.8%(中国港口,2020);公路货运方面,截至2月28日全国长途整车运输流量为2019年的56%(中物联公路货运分会,2020)。可见,疫情对中国的运输行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运输为供应链的重要环节,鉴于此,有必要思考以下问题:疫情对不同企业的中国供应链产生何种规模影响?疫情之后的企业供应链发展趋势及企业如何有效应对?本文试图通过案例分析及问卷调查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剖析。 二、疫情对企业供应链的影响调研方式 为了摸清疫情对企业供应链的影响,采用两种调研方式:一是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以及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制定调研问卷,聚焦性针对企业高管群体进行调研;二是根据调研结果,结合行业特征、地域特征,选取有危机应对预案的企业,对企业董事长或高管进行访谈,作为最佳实践案例,找到企业应对本次危机的主要策略。 调研问卷通过问卷星以微信收集的方式,以此尽可能缩短填表人的回答时间。对于疫情影响的时间跨度,按照短期(1~3个月)、中期(3~6个月)以及长期(半年以上)来划分,影响程度分为五级;行业基本按照能源重化工行业、农产品、制造业及服务业划分;企业规模按照小微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及大型企业划分;企业业务范围主要按照外贸与内销两大类区分;信息化、劳动力对企业应对疫情的影响,分为三级;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这里选择了供应商关系管理维度与原料及配件库存、成品库存周期来分析,回收问卷124份。 重点访谈企业选择了三家,分别是消费品相关制造企业、设备制造企业、基础设施相关制造企业;从地域上,选择了浙江疫情最严重区域——温州的一家企业,其余两家为江苏南京与扬州的企业。三家企业中,一家为大型集团企业,两家为规模以上企业。三家企业供应链受疫情影响较小。 三、疫情对企业供应链的影响分析 关于疫情对企业供应链的影响程度,本研究调研统计了124家具有不同特点的企业以分析疫情对当前供应链的影响程度以及经营者对未来供应链的影响程度的心理预期。同时希望找到受疫情影响程度较小的企业所具有的特点。表1是基于调查数据的方差分析统计结果。 (一)时间维度下的影响程度分析 如图1所示,当前企业供应链受到很大影响、极大影响及有影响的企业合计有74.2%;而根据受调研企业的预期,中期疫情影响将有所减弱,没有受到影响或受到影响较弱的企业比例从25.8%上升到41.1%;长期影响则会逐渐消除,企业运转逐步恢复正常,认为企业不受影响或影响较小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52.4%。
图1 疫情在不同时间维度上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从短期来看,疫情对企业的员工返工、原材料运输、产品运输造成了直接的影响。此次疫情正好发生于春节期间,疫情暴发直接影响了企业复工,大量员工在2月下旬甚至3月中上旬才得以陆续返岗,不少企业因此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困境而受到直接冲击。此外,在疫情暴发期间,各地采取了较为严格的交通管控措施,企业原料及成品的运输受到了直接的阻碍,因此业务无法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