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强则国强。纵观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从革命战争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青年都表现出可歌可泣的感人行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不止一次为青年的行为点赞,称青年是堪当大任的,并鼓励青年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从青年登上历史舞台的那一刻起,青年的行为就与党组织的命运紧密连接在一起,从新文化运动启发民主的觉醒到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再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青年在这一过程中无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青年用他们的行为推动着中国革命的进程,推动党组织的成立、建设与发展。 青年在中华民族进步发展的历史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组织行为学上可称为青年的一种正向组织行为。那么何为青年的组织行为?据2018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数据显示,目前学生党员已有180.5万名,在高校这一青年聚集、青年党员成长的地方,青年的组织行为又是如何发挥作用,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发展的?学生党支部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之后,高校应如何调动青年的力量,激发其组织行为,促进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使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在政治领导、思想引领、群众组织、社会号召等方面加强建设,这是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一、青年组织行为的定义 (一)组织行为学与青年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新兴学科,20世纪初才开始有了学科的萌芽,发展至今,仅有百年的历史,虽然在这期间,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展开了研究,但对组织行为学这一概念尚未达成共识。美国学者史蒂文·L.麦克沙恩和玛丽·安·冯·格里诺(2007)认为,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在组织内部或围绕着组织进行思考、感受和行动的一门学科;同是美国的学者斯蒂芬·罗宾斯和蒂莫西·贾奇(2008)指出,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动影响的一门学科;中国学者时巨涛、马新建和孙红(2013)认为,组织行为学是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解释、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学科[1]。根据中国学者对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研究范围是在一定的工作组织中,研究目的是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组织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从现有的文献看,专门以青年为研究对象,定义青年组织行为的较为少见,结合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高校青年的群体特征,青年组织行为应是指在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中,青年学生党员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活动,通过对青年学生党员心理特征的分析,引导其产生积极的建设性行为,从而达到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目的。 (二)青年对自身组织行为的认知 青年是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的重要组成群体,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承担着吸收、培养优秀青年成为党的后备军的责任。为了进一步加大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引导,入党知识讲座一般是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课。由于党组织光荣的历史与优秀的传统,往往能吸引不少青年学生产生入党行为,并以入党申请人的身份在学生基层党组织中产生组织行为,此行为一直持续到他们成为正式党员,并不断延续下去。按照王永泉等的定义,组织行为是人们在作为组织成员时表现出的行为;根据分析水平的不同,组织行为可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类型,微观组织行为指组织内某一个体或者群体的行为,如能力、学习、人格等个体行为和群体动力、工作团队等群体行为,宏观组织行为指所有成员作为一个整体行动时表现出的行为,如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发展等;根据与组织目标的关系不同,组织行为可分为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正向组织行为和阻碍组织目标实现的反向组织行为[2]。青年在高校工作、生活、学习的过程中既能产生微观的组织行为,如个体在基层学生党组织中所表现出的个人能力、学习情况等行为,以及组织内的一群青年所共同产生的团队行为,也能产生宏观的组织行为,如青年在基层学生党组织中所创造的文化氛围、组织结构等。同时,青年在基层学生党组织中所产生促进组织发展的行为,则是一种正向的行为,反之,则是一种反向的行为。青年,由于其身处组织中,对自身产生的行为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不一定能认知到自身的行为对组织所产生的影响,这就需要进行教育与引导。 (三)高校对青年组织行为的认知 高校是孕育青年成长的地方,高校承担的历史使命是培养有为青年。在课堂上,教师培养的是青年学生要学习的动力行为;在课堂外,教育工作者们培养的是青年学生学得好的能力行为,不管高校哪个层面的人员对青年学生行为的培养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而当落脚到组织行为时,由于对青年组织行为的定义是在某一特定的组织中所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因此,主要集中于青年学生集体或个体在各自组织中所产生的行为表现[3]。高校中的青年广泛分布于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集体、学生社团等组织中,这类组织中的党支部书记、团委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充分认识到组织对青年成长成才的重大意义,积极创造不同的平台和机会锻炼青年、培养青年;另一方面,他们也在认真思考,如何在组织中对青年产生的行为加以正向引导,使其反作用于组织机构,提高组织建设能力。因此,作为高校学生组织中的教师群体,他们对青年学生的组织行为,存在着正向的认知,且在日常组织管理过程中不断致力于挖掘青年组织行为潜力,积极创造机会激发青年的正向组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