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信的孩子,整个人都是发光的!人生路上,愿每个孩子都能自信满满的昂首阔步。勇往直前,大步流星。 我们很多人都是在父母的批评声中长大的。记得小时候妈妈最常说的就是:“你看看谁谁谁家的孩子!”“你怎么又……我都说过多少次啦!”等等,这样的批评声不绝于耳。然而当我在美国教书后,我接触到各式各样的父母,让我印象很深的一点是:美国家长和华人家长在听到老师的批评时,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 如果是华人家长,只要我指出孩子的不足,家长们通常脸上会有些挂不住,过意不去地连连点头,“对不起老师,让您费心了,哎……真没办法,我回家一定好好说他!”但如果是美国家长,他们的表现却大不相同。通常,他们会先感谢老师告诉他们孩子的表现,然后摆出理解的姿态,“孩子还在成长,我们可以理解孩子的这些行为和特点。”有的父母直接把自己小时候搬出来,“我小时候就是这样的啊!”接着家长就和老师一起分析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整个交谈过程中美国白人爸妈不会有一句数落孩子的话,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 美国家长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给他们创造了一片自信的土壤。看看身边的美国孩子,无论学习好坏、高矮胖瘦,个个都是精神饱满、底气十足,可以说他们都显得特别自信。但是,中国的孩子就都不自信吗?看到新闻上说王菲的女儿李嫣14岁就独自到瑞士读书了,我不禁感慨,这个先天唇腭裂的孩子大方、自信,没有因为自己的“缺陷”而表现出丝毫的不自信和不坦然。她说:“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完美的。”所以,自信的个性与成绩无关,与先天无关,与国籍无关,更多的在于父母和老师的引导和身教。为了让孩子变得自信,美国学校都做了哪些努力呢? 营造“成长型思维”的环境 就像我们常常听到的那句话:“你的努力程度还远远到不了要拼天赋的地步。”成长型思维就是让孩子相信:只要自己内心有强大的动力,付出足够的努力,就更有可能获得成功,因为努力比天赋更重要。在课堂上常常有学生会说“我做不到!”“那个太难了!”。在听到这样的话时,我们需要给孩子灌输的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与其说那太难了,我们不如告诉孩子虽然难,但是只要花一些时间和努力,我们也许就可以学习如何把它解决掉。 正是因为拥有“成长型的思维方式”,孩子才更愿意迎接挑战,愿意为目标付诸努力。当孩子因为努力而取得成功时,他们的自信心也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地建立起来。 给孩子设立可以“够得着”的目标 虽然成长型思维并不要求我们降低对孩子的标准,但是这个目标也应该是可以通过努力而“够得着”的。所以,一个不切实际、虚无缥缈的目标,只会徒增孩子的挫折感,因为这个目标和孩子的实际能力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美国学校就研究了一套科学制定目标的方法,叫作SMART目标法: Specific(明确的),制定的目标要具体。例如,有的孩子会说:“我下次考试一定要考好。”可是考到多少才算好?别着急。我们可以一步步来,把目标变具体,改成“下次数学我要考到A”。 Measurable(可测量的),目标有清晰的标准。就像有的孩子,晚上在家总是活蹦乱跳不睡觉,白天上课的时候又不能集中精力,可以制定一个“下周至少四天我要按时睡觉”的目标。 Attrainable(可达到的),目标要量力而行,也就是我们说的可以“够得到”的目标。比如一个体力不太好的孩子,就不要设立每天长跑800米的目标,而是“每天坚持跑步”。 Relevant(相关的),目标要和孩子的成长相关。我们可以针对孩子的长处和不足,分别设置不同的目标;也可以根据孩子感兴趣的,擅长的事情设定高一点的目标,对孩子相对不那么顺利的事情,设置一个个小目标,帮助孩子一步步渡过难关。 Timely(及时的),最后一点就是,既然制定了目标,就要一步一个脚印,按时来完成。所以,我们应该把大目标划分成更具体、可以“够得到”的小目标,孩子每一次够到新目标的时候,都是自我实现的过程。 教孩子理性看待错误 说到自信心的培养,不得不提的一点是“挫折教育”。就像小时候的我,常常听到父母的批评声,但是我发现这也有个好处,就是我变得特别不怕失败和犯错,因为几乎所有的错误都在父母那里犯过了。相反,也有些孩子,因为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没怎么经过挫折,在学校碰到一点困难和不顺心,就会特别脆弱。 记得自己第一年教书时,班上有个孩子只要做错一点,就会坐在地上号啕大哭,声势之大,让初来乍到的我一下子无法招架。于是我去请校长帮忙,校长问那位妈妈,孩子在犯错大哭时会如何处理?妈妈难为情地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有时我会抱紧他,让他平静下来,告诉他不要哭了。”校长一下就看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家长的反馈只把注意力放到孩子‘哭’这个行为上,却对于‘犯错’这件事,没有给予很好地示范作用。” 那么,对待错误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态度呢?我喜欢用面对错误“四步走”的方式:课堂上的错误是意料之中的;我们要尊重错误,因为它会让我们成长;我们可以一起来想一想,为什么会犯错;最后,我们一起来改正。有时,我还会在课堂上故意犯个错,然后笑着对学生们说,“你们看,老师也会犯错,但是没关系,只要我从错误中学到东西,我就在一点点地进步。” 我们对待错误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态度,只有当他们不再怕犯错,并能从失败中迅速恢复时,才能孕育出这片自信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