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的腿形,不只为了美观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大众医学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0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随着儿童养育方式的精细化和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儿童下肢的美观及运动功能。临床上,因为出现“X”形腿或“O”形腿而带孩子就医的家长越来越多。其中,有些孩子无须特殊治疗,会逐渐发育为正常腿形,可继续观察;有些孩子则已错过了最佳矫正时机,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干预。发现孩子腿形异常,究竟应顺其自然,还是及早干预?正确处理这个问题,需要家长多了解相关知识。

      “X”形腿(膝外翻)和“O”形腿(膝内翻)在医学上称为下肢力线排列异常。在正常的发育过程中,儿童的下肢力线排列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正常情况下,宝宝出生后表现为“O”形腿,1岁半后腿形开始变化,3周岁后主要表现为“X”形腿,这种外翻状态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改善,直到8周岁左右达到稳定,发育为正常腿形。研究表明,80%的孩子可逐渐自然发展为正常状态。

      成因:多为幼儿时期不良生活方式

      除佝偻病、外伤等造成的下肢力线异常,膝内、外翻大多由幼儿时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养育方式所致。比如,幼儿时期过早地站立及行走,会使下肢在肌肉及韧带发育程度不足的情况下长时间处于负重状态,身体只能通过下肢力线的代偿性改变来维持骨骼及关节的稳定性。儿童长时间处于跪坐姿、“W”形坐姿,趴着睡觉,也会为以后发展为膝内、外翻埋下隐患。

      危害:“受伤”的不仅是膝关节

      膝内、外翻不仅影响形体美观,还会影响运动功能。膝内、外翻在短期内会导致少年儿童容易跌倒,跑跳能力明显低于同龄者,并大大增加在运动过程中受伤的风险。

      长期而言,如果膝内、外翻状态未能及时纠正,将会导致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提前发生。膝关节力线的异常排列是发生膝关节炎的高危因素。而且,膝内、外翻的危害不仅局限于膝关节,还易造成下肢其他异常情况,比如:影响踝足关节,出现平足、或足外翻等足部结构改变;影响骨盆及髋关节,造成其活动异常;等等。

      是否需就医,家长需多加观察

      膝内、外翻的判断方法并不复杂,家长可在家中通过肉眼观察孩子下肢形态。下肢力线排列正常时,在自然站立状态下,双腿膝关节及踝关节内侧可相互接触。如果孩子在8岁后,站立状态下双腿踝关节内侧间隔距离仍较大,则为膝外翻;若双腿膝关节内侧间距较大,则为膝内翻。出现这两种情况时应及早就诊。此外,即使孩子的膝内、外翻不明显,但存在平足、外翻或鞋底两侧磨损程度不一致时,也应及时就诊,避免错失矫正的最佳时机。

      矫正:非手术治疗+改善生活习惯

      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大多数儿童青少年的下肢力线排列异常可通过专业指导下的运动锻炼、推拿、肌内效贴扎及使用矫形器具等非手术疗法得到一定程度的矫正。医生通过三维步态分析技术,可对动态变化的下肢力线排列异常进行精确诊断和综合评估,为患儿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以达到更好、更快的治疗效果。

      同时,家长平时要监督儿童改正不良生活习惯,杜绝跪坐、“W”形坐姿及俯卧位睡觉。孩子平时应穿着鞋底软硬适度的鞋,运动时最好穿着能为足弓部提供有力支撑的运动鞋,并避免过量运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