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远弗届”:罗马帝国早期疆域观的变迁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忠孝,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讲师(上海 200433)。

原文出处:
历史研究

内容提要:

罗马人大规模的领土征服从共和国中期一直持续到公元1世纪初。奥古斯都时代,罗马知识精英头脑中的世界观念以其高度的包容性和无边界性为主要特征。尽管“边界”一词在不同史料中拥有多个定义,但罗马帝国早期缺乏清晰、固定的实体边界背后,呈现出的是“无远弗届”的疆域观念。这种模糊的边界观反映了罗马霸权形成过程中,权力与领土之间相对松散的关系。从公元1世纪晚期到2世纪中叶,罗马世界变得愈加整合,帝国的疆域轮廓也更加鲜明,这种变化呈现在同时代罗马作家的作品中。不过,维吉尔笔下“无远弗届”的世界观依然有较强的生命力,至少持续到公元3-4世纪。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20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兹将竖立于罗马城内两根铜柱之上所镌刻的神圣奥古斯都的功业——他将整个世界置于罗马人民治下,以及他为国家和罗马人民之付出,迻录如下。这是罗马帝国首位皇帝奥古斯都亲笔撰述的《神圣的奥古斯都之功业》铭文(下文简称《功业》)序言的开头部分。①该序言开宗明义地指出,奥古斯都生前最伟大的业绩是将“整个世界置于罗马人民治下”。在铭文的正文部分,“世界”(orbis terrarum)与“陆地和大海”(terra marique或terra et mare)对应出现,清晰体现了奥古斯都领土拓展的地理维度:

       我在全世界的陆地和海域进行内外战争……

       我们的祖先规定,每当在罗马人民的整个帝国内的陆地和海洋上以胜利开创了和平时,亚努斯·奎里努斯神庙应被关闭……②

       不仅这篇重要铭文,对海外战争的美化在同时期的其他文学作品中也得到充分体现。③奥维德畅想罗马军队在奥古斯都继子盖乌斯的带领下,最终实现了对帕提亚人的征服,一雪前耻。④维吉尔在史诗《埃涅阿斯纪》的开篇,借助朱庇特的预言,宣称奥古斯都治下的疆域直通寰宇,没有尽头。⑤在第6卷,诗人豪言,罗马最终将领土扩展至遥远的印度,超越伟大的赫拉克勒斯。⑥在罗马钱币、“阿格里帕地图”(Agrippa's Map)以及诸如“奥古斯都宝石”(Gemma Augustea)、“法兰西大宝石浮雕”(Great Cameo of France)等精美艺术品中,“无远弗届”的世界帝国观念都得到极大的宣扬。⑦

       然而,无论是奥古斯都《功业》铭文,还是同时代作家留下的其他文字,其修辞化的语言背后难以呈现历史的实情。的确,奥古斯都在长达44年的统治生涯中,耗费了大量精力向外拓展疆域。在西班牙全部领土被吞并后,公元前16年至前14年,潘诺尼亚、达尔马提亚甚至更北的雷提亚等地也先后被征服。随后,在提比略和德鲁苏斯兄弟的带领下,罗马军队跨过莱茵河,将战火烧到易北河以北地区。⑧可以说,罗马在边疆的军事行动是和《功业》铭文传达出的极具侵略性的帝国意识形态保持高度一致的。但另一方面,罗马人从未真正实现“征服世界”的宏伟大业。尤其是在奥古斯都统治末年,罗马的拓殖行动屡遭挫折。先是发生于公元6-9年的达尔马提亚和潘诺尼亚大叛乱给罗马边疆造成很大压力,紧接着,条顿堡森林战役(The Battle of the Teutoburg Forest)又让奥古斯都损失三个军团。此后,奥古斯都下令将莱茵河以外的兵力撤回对岸。在去世前,年迈的皇帝给继任者提出如下建议(consilium):罗马应满足于现有疆土,不再轻易向外拓展。⑨此后的百余年中,罗马领土扩张的幅度非常有限。尽管武威煊赫的图拉真皇帝将罗马疆域扩展到极致,但事实上,在奥古斯都死后的百余年间,罗马新增加的领土仅为不列颠、多瑙河以北的达契亚、叙利亚南部靠近红海的阿拉伯以及部分美索不达米亚等边缘区域。其中,位于西北非毛里塔尼亚的狭长领土、色雷斯、卡帕多契亚以及亚美尼亚均从罗马附属国转化而来。

       罗马帝国和领土扩张的动力是罗马史研究的经典话题。该问题在学界引发的争辩从19世纪末一直延续到当下。⑩然而,正如英国学者西德博特姆(H.Sidebottom)所指出的,长期以来,历史学家辩论的焦点多集中在共和国晚期罗马崛起的数百年间(约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而对于帝国早期罗马领土为何只在边缘稍有扩张的问题,探讨不够充分。(11)本文通过聚焦罗马人的世界帝国观念与实体边疆间的互动,从一个侧面反思罗马帝国的性质。第一部分通过对“边界”一词的梳理辨析,厘清不同语境下罗马帝国的边界概念。在此基础之上,文章第二部分探察罗马缺乏实体边界背后所折射出的帝国权力的内涵。从公元1世纪晚期到2世纪中叶,罗马边疆发生了一系列显著变化,帝国外缘的轮廓变得愈加鲜明,这是否意味着“无远弗届”的世界帝国观念遭到摒弃?这是本文第三部分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边界概念

       在拉丁文中,表达土地“边界”的概念最常见的三个词分别为finis(fines)、terminus(termini)、以及limes。(12)其中,fines含义最广,用法也最泛,通常指某地区与外部区域之间的边界。该词在《功业》铭文中出现了两次:

       我将罗马人民的所有行省——与那些还未归服于我们帝国的部族相邻的行省——的边界扩大了。

       我将潘诺尼亚各部族……控在罗马人民的权威之下,并将伊里利库姆的边界推进至多瑙河岸边。(13)

       上述两例所含的fines一词均表“边界”之意,但我们在对“边界”这一概念进行辨析时(无论是fines,还是limes或terminus)需注意不同情况下的指涉。换句话说,它既可以指自然边界,也可以是行政边界、军事边界,甚至是为征税而划定的地界。到底属于哪种情况,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考察。譬如,在上述两例引文中,fines修饰的名词是provincia,因此奥古斯都从行政管理角度对罗马帝国的“边界”作了限定。provincia最初的意思是“职责”、“权限”。罗马共和国中期,伴随一块土地归顺罗马统治,元老院常派遣数名高级官员前往新征服地区履行管理职责。因而,该词就逐渐引申为某官员权力所辖的特定区域。不同“行省”之间往往以某条河流、山脉、界碑等自然或人工物来区分各自的管辖范围。这些边界往往是约定俗成的,它们作为人文地理传统的一部分受到广泛认可,缺乏法律上的严格界定。到了罗马帝国早期,由于意大利以外的大量土地成为罗马帝国的腹地,其地理空间不再发生大的变动,这些海外辖区遂成为意大利半岛外受罗马皇帝或元老院直辖的一级行政单元,也就是通常所理解的“行省”(provinc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