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关联与创新传导的影响分析

作者简介:
靳景(1991- ),女,陕西人,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 100190),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研究方向:数字创新与产业创新管理;张耀坤(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zhangyaokun18@mails.ucas.ac.cn,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宋昱晓,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余江,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原文出处: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内容提要:

服务经济时代,部门间的技术经济关系形成了动态的产业创新传导网络,生产性服务业在其中,作为配套产业,其创新投入与转化对于产业转型升级、产融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结合投入产出和网络分析,从新视角构建修正的创新传导矩阵,测算不同部门的相对创新溢出和相对创新吸收能力,在产业创新传导模式研究基础上将各部门参与产业关联的方式归纳为创新关联、创新溢出—产品需求、产品供给—创新吸收和产品供需四类方式,并分别对四类不同的产业关联方式进行内在机理分析;结合网络分析法构建产业创新传导网络,分析产业创新传导路径,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关联和创新传导中的地位与作用变动。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参与产业关联的方式由“创新传导”逐渐转变为“产品供给—创新吸收”方式,说明了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一定程度上滞后于产融创新转型的要求,对其它部门提供的中间产品的技术性和知识性有待提高。在创新传导网络方面,生产性服务业逐渐退出创新互动关系,变为单向传导,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材料成为创新互动的活跃部门。产业创新传导网络集中程度呈现出明显的两阶段特征,网络呈现由分散向集中的变化趋势,创新溢出表现为层级式,创新吸收表现为扁平式。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20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20)02-0003-16

      0 引言

      2012年我国服务业成为三大产业中产值最高的产业,2015年服务业产值首次突破GDP占比50%,2018年我国服务业增速连续六年实现对GDP和第二产业的“双超越”,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四年超过50%,标志着我国已进入服务经济时期(魏际刚等,2020),服务业已经成为新经济的重要支柱。2019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也指出,要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随着我国要素禀赋结构和发展驱动力的变化,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工业生产的配套产业,其创新投入与转化对于其它部门尤其是制造业的升级发挥着关键作用,将在我国产业转型和经济转轨中产生重要影响。那么,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目前发展到了何种水平?其在产业创新传导网络中处于什么位置?与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之间的创新关联和产品关联如何?对我国整体产融发展有什么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有哪些特定需求?在新经济背景下,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跨产业联结、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基于可用的最新数据,参考郑兵云(2018)的分阶段考察对比研究方法,本文选取2010年、2012年、2015年和2017①年这四个有代表性的考察期的42部门投入产出数据和2008-2018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尝试在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修正的创新传导矩阵来测算不同部门的相对创新溢出和相对创新吸收能力,对各部门参与产业关联的方式进行分类和研判;并运用网络分析来探讨产业创新传导网络的整体表现,以及部门问的创新传导路径。产业关联分析是现阶段比较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但是多关注关联的程度和评价研究,关于不同部门参与产业关联的方式少有深入分析。创新传导的表现会影响不同经济部门参与产业关联的方式差异性,但少有深入分析,本文尝试通过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关联和创新传导中的地位与作用,为优化我国产业创新关联、促进产融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1 服务经济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关联和创新传导的影响

      国内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主要围绕着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投入产出关联(周小亮等,2019;张志斌等,2019)、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辐射作用(史安娜等,2019)、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刘丽萍等,2019;白雪等,2019)展开。产业关联相关研究多通过测算感应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来直接表示产业问的相互影响和波及程度(华广敏,2019;张芹,2019)。这些研究较好地解释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品的重要“供给者”,通过“产品供需路径”带来的产业关联效应,却忽略了在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下,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技术经济的“连接者”,通过“创新传导路径”带来的产业关联效应。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关乎经济运行效率、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对农业、工业、贸易的升级与竞争力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服务业结构仍存在短板,产值增长仍主要来自于传统服务业部门,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不足一半,且服务业整体发展状况仍与发达国家“四个70%”的标准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张建华等,2020),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0%左右、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达到70%、经济增长的70%来自服务业增长、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70%。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于释放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结构性红利。有文献指出,生产力的扩张和各部门之间的产能提高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决定因素,但这一点认识仍然有限(Gazonato et al.,2019)。现有研究多从产业部门的经济关系进行探讨,应拓展在经济结构转型中对创新传导关系行业特殊性的分析(Tregenna,2009;Gabriel et al.,2019)。

      1.1 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关联和创新传导的影响

      生产性服务的协同性通过增加其它生产要素之间的配合为其它产业之间创新关联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机会。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也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不再仅仅是中间产品的供给部门,逐渐发展为创新扩散与连接的重要贡献者。温雅婷等人(2018)研究发现现阶段服务业创新显示出数字资源向数字能力转化、价值创造者网络重塑以及服务创新场景再定义的特征。这些新特征不仅重塑了服务业,也重塑了产业组织结构和经济形态(余江等,2018)。具体到生产性服务业,顾乃华等人(2006)概括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三个主要特征:产业结构服务化,改变了被服务企业的生产成本,聚集生产资源形成竞争合力。生产要素中缄默知识比重大、资源环境友好等特征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源泉和全球产业转型升级竞争的高地。

      在现代经济中,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关联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根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数据,2017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世界GDP的65.029%,而在发达国家中,这一占比更高,2019年美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为81%,日本服务业占比也已超过70%。此外,印度和东南亚其他一些经济体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都归因于中间生产性服务业活动的增长(Bosworth et al.,2008;Tseng et al.,2007),以提供中间生产要素为主要产出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其它经济部门尤其是制造业部门的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影响(Amiti et al.,200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