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自主性、双重德性与阴阳

作 者:

作者简介:
迈克尔·斯洛特,Michael Slote,美国迈阿密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德性伦理学,情感主义伦理学。美国 迈阿密 33124-4670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内容提要:

西方哲学家普遍认为,理性包含着认知理性与实践理性两个相互分离的部分。然而,通过对自然自主性及相关品质的考察,可以发现认知理性和实践理性并非相互独立,而是同一种心智品质或属性。它们是同一事物即理性中互补的两面,重释的阴阳也是如此,认知理性涉及我们对世界的接受—“阴”,实践理性涉及目的或冲动(“阳”)的指向。凡是有理性的地方,就有被理解为阳和阴的实践理性和认知理性。凡是有认识理性—阴的地方,就必然有实践理性—阳,反之亦然。理性自身比我们迄今所认识到的更为统一。这种统一性可以理解为阴阳实体,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所有美德的共同之处以及中国的阴阳如何在更广泛的哲学领域中对当今(西方)哲学有助益,这将以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带来东方和西方的结合。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20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20)06-0019-07

      近年来,我一直探索阴阳能够丰富西方人理解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的方式,但是,到现在为止,尚未看到阴阳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德性的整全普遍性。因为,我还没有看到如何言说德性的整全普遍性和统一性。理性自身比我们迄今所认识到的更为统一,这种统一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所有德性的共同之处,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阴阳如何能帮助我们认识和建立那种共性要素的统一图景”。在本文中,我将分阶段概述这一图景。首先,我要谈论一种特殊的德性,即思考和决策的自主性,我们将看到它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比我们所想象的更为紧密且明确的联系。然后,我将引入其他德性,并试图表明它们在理性范畴内也比我们曾经设想的更加统一(包括先前我对德性和理性所做的诠释工作)。最后,我将引入阴阳,以证明它们在统一性以及我们在辩护其统一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能在德性与理性中找到所期待的统一图景。

      我所谓的自主性是指一种个人品性或个人德性,所以,这里我不谈论那种政治的自主性。譬如,当一个国家的某个地区或一个政治联盟的某个州,以某种方式独立于中央政府或政权时体现出的那种自主性。我也不会像康德那样,讨论建立于理性物自体的某种形而上学实体。最近,许多关于自主性的讨论强调了其生成发展性,这种自主性表现为自我思考和决定事物的能力与倾向。①这种以女权主义为主的思想强调了父母和社会可能会阻碍甚至破坏儿童在这种值得拥有的人类品性上的最终发展。

      我尤为重视的是卡罗尔·吉利根(Carol Gilligan)的观点,即女孩因为没有被倾听或被认真对待而被剥夺发“声”的机会。②在一个男权至上(性别歧视)的社会里,那些说长大后想当医生的小女孩,通常会被父母或其他人告知:你并不真的想要那样,你成为一名护士会更快乐,或者你成为一名母亲和家庭主妇会更好。同样,正如吉利根指出的那样,对有争议或传统话题发表意见的小女孩,也不会像她们的兄弟那样在表达类似意见时受到重视。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这些女孩成为这样一类女性,即对自己的观点不自信,她们总会觉得,自己需要从其他人(那些被认为是知晓更多的人)那里获得知识或认知方面的指导。而且,因为她们怀疑自己的想法,这会导致她们顺从其他人的愿望和需求,最终造成一种自我否定或自我排斥的情况,在父权制环境下,这种情况被认为适合女性而不适合男性。

      正如我所说的,所有这些观念都可以在吉利根的《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和妇女发展》一书中找到。类似的观点可以在很多女性主义哲学和社会心理学文献中找到。即使假设上述观点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我依然认为,我们对这些观点的看法是有问题的。我们认为,必须鼓励和培养所有儿童的自主性思维,而不是像性别歧视社会中经常发生的那样,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而且,我认为自主性要比这一假定性图景更为自然。事实上,在休谟语境中,自主性是一种自然德性,它不仅存在于天生才华的孩子中,而且存在于所有正常的孩子中。

      休谟在《人性论》中主张,仁爱是一种“原初本能”,它不需要培养,且其存在于包括儿童在内的所有人中。③休谟还提到了其他类似的“自然德性”。我们把仁爱作为一种公认的自然德性的代表。我想说自主性也是一种以同样方式或意义而存在的德性。

      孩子们很自然地(尽管这里存在成熟阶段的因素)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做出决定,虽不总是明智的决定。父母有时不得不干预纠正这些观点和决定,但是可通过不同的方式做到这一点。如果父母直接无视孩子的观点,或者告诉孩子他们的决定与意见是愚蠢的、反常的,甚至是邪恶的,他们就会失去独立思考的勇气。更为严重的是,如果父母告诉孩子,他们真的不愿想孩子的所言所想,也不愿思考孩子的所言所思,这就表现出对孩子的观点和孩子本人缺乏尊重。吉利根给我们的解释是这可能会导致缺乏话语权,缺乏我们现在认为的那种自主思考和决策的能力。然而,在性别歧视较少的环境中,我们认为,自主性是任何人都想拥有的一种美好品性,就像德性一样。

      自主性对孩子来说是天生的,但是,它可能被有性别歧视和宗教观念上心胸狭窄的父母剥夺。我倾向于认为,自主性是一种自然德性,但是,对此我们长期以一种有分歧的方式谈论这种德性。自主性被认为既包括思考自我,也包括为自我决定事情。如果可能的话,人们可以问,自主性的这些不同部分或要素是如何相互关联的。也许,在“自主性”这一术语中,似乎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德性,它们以某种(令人困惑的或被误导的方式)缠绕在一起。但我认为,事实并非如此。这两个所谓的部分并不是真正相互独立的,让我试着说服你们相信这一点——尽管这需要本篇文章所有剩下的篇幅来为这一结论提供充分支持。这个结论需要被嵌入到一个更广泛的关于理性和德性的讨论中。首先,至少让我尝试提出一个初步的例证,以此说明自主性的各个部分并不像我们最初想象的那样是分离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