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较强的抗挫折能力是人格健全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近年来,许多调查研究结果和新闻报道显示,我国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普遍较差,部分青少年的心理比较脆弱,无法承受生活环境中的压力和挫折,不能很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轻者心灰意冷、畏避退缩,重者精神失常、自杀或杀人。可见,培养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已成为一种迫切的社会需求,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幼儿阶段抗挫折能力的发展是形成个体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3岁是幼儿经历挫折的高峰期,这一时期他们发现有许多事情想去做但又做不成,就会产生压力和不愉快的感觉,通常以发脾气的形式表达他们的挫折感受。进入幼儿园后,孩子又会有新的挫折来源,如与同伴的比较、新的期望等,这时候,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引导就至关重要,我们要引导孩子学会妥协和替代的办法,至少要让孩子懂得耐心处置。 人脑的发育在6岁以前会完成90%,所以在孩子上小学前就应该开始挫折教育。如果此时我们舍不得让孩子吃点“小苦”,遇事过分包办,就会束缚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后当他独自面对困难时,就会束手无策,进而消极逃避。 挫析教育要循序渐进 第一阶段:培养孩子的信任感 适用年龄:0~1岁,低幼阶段。 孩子的挫折教育在出生后就应该开始。拥有抗挫折能力的前提就是对亲密关系的信任,我们在孩子生命之初就要帮他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婴儿期的孩子需要家长格外精心的照顾与养育,家长要积极与孩子互动,即使百般呵护也不为过,这种对家人及环境的信任感,能为你和孩子未来的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适用年龄:1~3岁,幼儿阶段。 当孩子可以站立、行走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鼓励他自己独立完成这些动作的学习,家长不要总是抱着孩子。孩子动作发展的同时也是心理的不断发展完善。当他再长大一点,可以让他试着料理自己的生活,生活自理的过程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种自信会迁移到孩子以后的生活和交往中去。 第三阶段:培养孩子心理的独立性 适用年龄:3~5岁,幼儿园阶段。 孩子能独立完成的事情,要鼓励孩子自己完成,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事情就鼓励他独立尝试,这个阶段如果家长给予孩子过多的帮助,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 第四阶段: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用年龄:5~6岁,学前阶段。 传统的教育重视数理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但这仅仅是学习的一个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求知欲、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这就是他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的表现,此时,家长应该耐心解答,即使是自己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也不要怕丢面子,不妨和孩子一起去查阅书籍、进行试验来探讨。 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教育 不管做什么事都可能遇到困难,而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问题的解决,我们要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习生活常识、生活自理,学习同伴交往、协作沟通,爸爸妈妈可以这么做: 父母给孩子挑选绘本时,可以有意识地找主人公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主题故事,平时孩子看动画片,也可以挑选类似的主题。哪怕是看新闻,运动员刻苦训练,一次次摔倒又爬起,最终在赛场上取得好成绩,这些让人感动的画面都可以和孩子一起欣赏、讨论。 古今中外成功人物的事迹、家人自己的亲身经历等都可以让孩子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要让孩子知道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不要害怕新事物,要勇于尝试,努力寻找办法去解决问题。 游戏是孩子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家长平时要多陪孩子玩游戏,家长自己也要认真投入到游戏中去。例如孩子都喜欢摆弄积木,玩积木垒高就很挑战孩子的综合感官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当作品一次次倒塌,孩子会产生挫败感,家长在鼓励孩子的同时,要让孩子自己动脑筋寻找为什么会失败的原因,大的积木放在下面,小的积木放在上面,当孩子通过尝试找到有章法的建构方法后,他的兴趣就会推动他去完成更多、更有难度的作品。 玩游戏时还可以设置一些人为的障碍去让孩子自己解决,比如让孩子到暗房子里去取东西、孩子和小伙伴闹矛盾了大人可以先观望不插手等。 ●适当的“劣性刺激” 所谓劣性刺激是指令人不快或不舒服的外界刺激,如失败、批评、惩罚等。适当地拒绝孩子的求助、偶尔让孩子体验被冷落的感受、对总是得到表扬的孩子给予批评……这些都能让孩子体验到许多事情并非是按自己意愿进行的,这样能帮助孩子克服自我中心的倾向,认识到挫折的客观存在。 ●提供机会破除依赖 有一次,我班里的孩子们都在玩球,可是我们发现球不够了,我就请平时有点胆小的洋洋到其他班去借球,他当时显得有点手足无措,但还是去了。我用眼角余光瞥着小家伙,只见他径直往隔壁班走去,快走到隔壁班张老师处时,他终于忍不住回过头来用目光搜寻我。眼看着他几乎就要退缩了,我故意转过头去,假装没有看见。张老师笑容可掬地招呼着洋洋,他迟疑了片刻,终于鼓起勇气说了要借皮球。当他拿着自己借来的皮球给我时,乐呵呵地笑了,平时不敢和别人说话的孩子现在还帮老师做了事,我及时表扬了洋洋。 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其他情境,让孩子“独立”做事并不容易,家长首先要下得了“狠心”,给孩子提供尝试的机会。 ●巧用榜样的力量